和国家的诸多相关行业的政策也有着很大关系
+带量采购;的机制。目前重庆和广东都在实施药交所模式,但二者还是有区别的。 重庆药交所模式规定了入市价、挂牌价、成交价三级价格管理模式,同时鼓励医疗机构自行议价采购,或者联合采购。 广东药交所模式按照联合采购、网上竞价、量价挂钩;的方式进行药品集中采购,并以全国平均中标价为基础作为入市价,报价最低的药品可以进入交易。 笔者认为,广东药交所模式其实还是唯低价是取;的模式,没有多少创新,而重庆药交所模式比较客观,也有利于医药行业良性竞争。 在各地探索药品采购模式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国家和各地政府部门目前在医药方面的改革还是重点集中在药品流通方面的改革。尤其随着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中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明确了优化药品购销秩序、压缩流通环节、综合医改试点省份要在全省范围内推行两票制;(生产企业到流通企业开一次发票,流通企业到医疗机构开一次发票)、积极鼓励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推行两票制;和鼓励医院与药品生产企业直接结算药品货款、药品生产企业与配送企业结算配送费用,压缩中间环节,降低虚高价格。 两票制;作为整治药品流通领域的主要手段将遍布全国,虽然目前两票制;有很多反对声音,但是国家税务部门一旦从两票制;中获得更多的税收,并治理了医药行业税务诸多乱象,两票制;可能成为很多医药商业企业的终结者。 那些以终端纯销为主的医药商业公司,即便比较小,也会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因为他们真实地为各类终端包括医院终端服务,并不存在倒票、过票的违规经营行为。 当然,在两票制;下,大型商业公司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会整合更多的渠道资源和终端资源,市场覆盖也会更广、更深。五、医疗器械行业洗牌加速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显示:截至2016年4月30日,我国医疗行业上市企业2015年营收达258.44亿元,通过对23家医疗器械企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排名,除了九安医疗外,基本都盈利。 23家上市医疗器械企业的业绩基本可以反映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整体发展情况:行业整体发展增速较快,目前的国家政策有利于行业的整合和发展。 医疗器械行业一般视作医药行业的一个细分行业,所以,国家定义医药行业的政策也会影响医疗器械行业。现在,中国医药行业整体处于转型和整合期,这个阶段其实就是加速优质资源整合和淘汰落后产能的一个过程。 根据CFDA发布的《2015年度食品药品监管统计年报》,截至2015年11月底,我国实有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5080家,第二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9517家,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2614家。而仅仅不到5个月,就有164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已(拟)注销《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 为什么短期内就有如此多的医疗器械企业消失? 笔者认为,除了和医疗器械企业自身因素外,和国家的诸多相关行业的政策也有着很大关系。 2016年,国家在医药行业推行营改增、两票制;、降价和加速医改等方面力度加大,诸多政策对医疗器械行业将产生深刻影响,会发生强者益强,弱者益弱的效应。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对医疗器械行业影响最大的几个政策形式: 营改增;: 营改增讲短期内增加医疗器械流通企业的税负,即适用税率由营业税的5%调整至增值税的11%,这一块流通企业会把税负压力向生产企业和器械价格上转移,这就造成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成本加大和医疗器械销售价格上升,会影响生产企业盈利能力和提升器械销售难度。 而一些原来销售模式是高开高返的医疗器械企业,则面临巨大的财务处理和财务成本压力,利润和竞争力会逐步减弱。 营改增对实力较强,财务应对能力强的大中型医疗器械企业,其实影响是有限的,可能还会更有利于其发展。 两票制;: 两票制;对医疗器械企业影响最大。一方面,现有的医疗器械渠道格局会发生大的变化,诸多依靠全国代理或大省级代理完成经营的中小医疗器械企业会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因为两票制;的推行,现有的依靠大代理商的渠道策略和商业策略会被完全颠覆,而中小型医疗器械企业没有较多的优质临终端(最接近医院的商业)的纯销商业资源,这会让医疗器械企业短期内无所适从。而且,很多医疗器械流通企业会因为两票制;消失,这给生产企业造成很大的商业合作伙伴选择的困难和可能造成的应收风险。 另一方面,两票制;会推高医疗器械企业的运营成本和运营风险。因为两票制;的推行,生产企业不仅要应对临终端(最接近医院的商业)的票据外的利润要求,还要满足其他中间商、销售人员提成、医院方面相关费用提成等诸多利益分配,这在增加运营成本的同时,也加大了运营的合规性风险。 医用耗材降价: 无论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还是县级医疗体系改革,招标采购,或统一采购,或联合采购或挂网采购,都直指医疗器械价格,不管是高价耗材还是普通耗材,甚至检验试剂和后期维护都面临降价趋势,比如浙江医用耗材阳光采购政策降价幅度达30%。 由于篇幅所限,其他一些政策就不多谈,但是,医疗器械行业整体的发展态势还是好的,医疗器械行业正在加速整合和重组。 中小医疗器械需要调整经营思路,通过优化产品结构、资本运作、联盟、合作或者股份运作等方式增加自身经营能力和研发能力,逐步从落后产能的低研发、高仿造的模式中脱离出来,形成稳定的发展态势,才是正途。六、医药市场用药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 医院市场,一直是国内外制药企业抢夺的重点市场,因为国家公立医疗机构和民营医院在药品销售的份额,一直占据着80%以上药品份额,90%以上的医疗器械份额,90%以上的耗材份额。 可以说,医院市场是任何制药企业必争之地。由于分级诊疗推行,基层医疗机构现在也成了众多药企的香饽饽。而对于零售药店,很多人认为也迎来了政策红利,真是这样吗? 现在,各地都在推行两票制;、营改增、零差价率、辅助药目录、药占比、分级诊疗等影响较大的政策,这将导致市场用药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1.三甲大型医院用药量降低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全面推开,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力争到2017年试点城市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总体降到30%左右。 目前,三甲医院用药量是占据大头的,国家2017年严格限制药品使用数量,强推药占比,这就让三甲医院的用药量发生大的变化。 同时,因为分级诊疗的实施,国家针对不同病种会推向分级诊疗的不同体系,这导致三甲医院的患者会被有效分流,分流的结果会导致三甲医院的用药量降低。 2.医院,尤其三甲医院会在2017年大面积推行医药外包; 现在,很多制药企业还没搞明白什么叫医药外包,但是很多区域的医院在药占比、零差价率等政策影响下,开始尝试医药外包。 所谓的医院医药外包,是笔者根据各类型的医药购药系统、仓储系统、销售系统、用药系统等综合出来的一个新名词,这个新名词基本由以下几种情况: (1)把医院药房承包给医院外的医药商业企业、制药企业或者自然人,承包者承担医院药品采购、药品流通、药品存储、药品支付、临床药品使用等相关药品层面的系列工作,医院只做好诊疗就好。 上述模式在河北、上海、广东等地已经较大面积铺开,这就致使药物进入医院又增加了一道门槛,就是医药外包的承接者。 在国家相关政策推进下,医院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明目张胆地从药品中获利,这就需要一个策略来把明处的获利变为暗处的获利。 医药外包的承接者通常需要返还给医院大约25%~45%的净利润,医院各种层面的打点还是要做的,否则影响医生选用你的药。 这种形式的医药外包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