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乏其他领域的好书
盟闶茄锹硌肺奕四艿械木薮蟮缱油际槭苛恕>改甑慕ㄉ瑁此魉挂丫涤辛巳澜缱畲蟮脑谙呤榈辏爰负趺恳患掖笮统霭嫔潭冀⒘宋裙痰暮献鞴叵怠W源?003年领导启动了亚马逊的书内搜索功能,贝索斯就开始积累数字化文本方面的经验。现在,他将这些优势应用到电子书领域,让整个电子阅读体验更加令人难忘。在Kindle上市的那天,就有88000多本电子书随时可供下载,其中包括了所有当时《纽约时报》排行榜中的畅销书,是索尼图书量的4倍还多。更为便捷的是,读者只要拥有亚马逊的账号,轻点一下按钮就能完成购买。大部分电子书的价格都是10美元,比精装和平装纸书便宜了许多。同时,还可以用Kindle订阅《纽约时报》等在线报刊,这就使得Kindle成为了笔记本电脑便利快捷的替代品,可以随时在线阅读新闻。 贝索斯拥有的另一项强大的背景因素,就是亚马逊与6500多万在线购物者之间的关系。其中,几百万读书爱好者的购买习惯他们的电邮地址早已在亚马逊的掌握之中。如果说,索尼在线书店的访问者有种游走于鬼城的感觉,那么Kindle用户就会发现自己身处友好熟悉的环境之中,手边尽是依据个人喜好而专门定制的图书推荐,还有与他们兴趣相投的读者发布的实时评论,随时供他们取用。 将Kindle这部机器拿在手中,你看不到无线上网,看不到亚马逊与出版商之间的关系,看不到庞大而便捷的在线书店,也看不到个性化的图书推荐。但是,所有这些背景因素,虽然无影无形,却拥有强大的力量。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背景因素的存在,整个电子书的购买和阅读体验才有了巨大提升,Kindle也才拥有了前辈们所缺乏的魔力。虽然399美元的价格不算便宜,而且只能通过亚马逊购买,但是,第一批Kindle还是在5个半小时之内就被消费者抢购一空。 经历了长达30年的苦苦探寻,亚马逊凭借在电子墨水屏幕的基础上为消费者提供的多重便利,电子阅读技术顷刻间就触动了需求的主脉。 我们在采访了几十位读者之后得出结论,认为还存在另一项因素,在2007年帮助激发起了电子阅读器的需求。这项因素就是消费者对环保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我们采访的很多人都主动讲述,他们一想到家中堆放的那些报纸、杂志和书籍的印制过程需要砍伐大量的树木,就觉得心痛难忍。 现在,还存在一些纸质图书的忠实粉丝,不愿接纳电子阅读器,因为就是喜欢手中这本纸书的感觉和味道。但是另一批对传统纸制品带来的愉悦感心生愧疚之情的人也不在少数,甚至有超过纸书粉丝的势头。对于Kindle的成功来说,这个原因也许是次要的,但却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其重要性也在与日俱增。 由于上述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Kindle终于取得了电子墨水公司一直在寻求的需求大突破。到了2008年末,分析师估计,Kindle已经售出了50万台,使得电子阅读器一跃成为了一个价值两亿美元的新兴行业。 亚马逊本着客户至上、需求为重的原则,没有满足于Kindle 1取得的佳绩。用了14个月的时间(2009年2月),又推出了改进版的Kindle 2,价格有所微调(359美元),设计更为圆润,更符合人体工程学,电子墨水显示屏的更新速度也实现了进一步提高,还新添加了从文字到语音技术,书中的文字可以被大声读出。和Kindle 1一样,Kindle 2也是一上市便遭遇了消费者的哄抢。当年10月份,就在假期销售旺季之时,流行文化的标志性人物奥普拉公开宣称,她已经爱上Kindle 2了。 电子墨水公司的员工至今回忆起当时的一幕,还是津津乐道。他们在公司巨大的中央工作区兼会议厅中集会,看着电视中的贝索斯为奥普拉节目的观众赠送预装了图书的Kindle。突然间,满怀喜悦的心情被惊慌所掩盖,因为他们才刚刚意识到,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制造出足够多的电子墨水显示屏,以保证设备的充足库存。 ▲需求的力量▲ Kindle的畅销,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亚马逊的史蒂夫凯塞尔,如今是负责Kindle的高级副总裁。他谈到,Kindle用户购买书籍的频率,是之前通过邮件等传统模式订购图书频率的2.7倍还多。用我们熟悉的剃须刀和刀片打比方,想象一下,如果吉列能想出办法让客户用以往2.7倍的频率刮胡子,那么刀片的销量将会有多大的提升!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新需求创造,这就是我们想要看到的公司盈利增长。 在2009年5月份,第3款Kindle问世了。Kindle DX的屏幕更大(9.7英寸),可以阅读PDF文档以及Kindle格式的电子书,还能旋转画面,有纵向和横向阅读两种模式。在2010年8月,新一款Kindle再次推出,性能又有了一些提升,价格却比前几款降低了许多,带有WiFi功能的一款,价格是139美元,3G款的价格是189美元。 如今,亚马逊帮助用户减少了阅读过程中的麻烦,在为自身的产品赋予魔力的同时,还创造出了强大的背景因素。亚马逊用事实证明了人们对电子阅读器的巨大需求,而一键世界中的其他玩家也纷纷在雨后春笋般的电子阅读器行业中展开了地盘之战。 不过,索尼依然没有淡出电子阅读器的舞台。2009年8月,索尼推出了全新的阅读器,取名为Daily Edition,灰度的色调种类也从原先的8色增至16色,使得这款阅读器能够显示出更为精致的画面。同时,索尼也在改进背景因素方面下了大功夫。终于,Daily Edition提供了免费的3G无线服务,书店中的图书数量与质量也得到了大幅提高。虽然与Kindle相比,索尼阅读器还有着很大的差距,但已经在阅读器行业中稳居老二的地位,需求量也颇为稳定。 与此同时,2009年10月,巴诺书店也推出了自有的电子墨水阅读器Nook。这款阅读器与Kindle十分相似,在电子墨水显示器下方,附加了一个小型彩色触摸屏,用来输入信息。Nook的书籍储备来自于巨大的B&N.com网站,其规模仅次于亚马逊。 2010年3月,在长久的等待与强劲宣传之下,苹果iPad横空出世,正式加入了这场鏖战。与电子墨水的黑白外观不同,iPad采用了色彩鲜亮的LED触摸屏。苹果公司一键大师的名声可不是吹出来的,当iPad作为阅读器使用时,也拥有完整的背景因素支持。用户可以在iPad上安装Nook和Kindle书店的应用,这就使得iPad比任何设备的电子书资源储备量都要庞大。到了2010年底,iPad已经销售了超过700万台。随之而来的,便是一批照猫画虎的触摸屏平板电脑,其中也包括巴诺推出的带有LED屏幕的电子阅读器Nook Color。 随后,2010年12月,电子书行业又发生了一件大事:谷歌电子书商店开张了。这家新的在线图书销售网站,据说拥有全世界最多的电子书储量。网站拥有几乎300万本公共领域的免费图书,也不乏其他领域的好书。谷歌的电子书格式通用于绝大多数设备,无论是iPad、iPhone、iPod touch、索尼阅读器、还是个人电脑,都可以下载并阅读谷歌的电子书,除了Kindle之外。但后来,黑客们很快便开发出了软件,专门用于将谷歌的电子书格式转换为Kindle的可读格式。谷歌用一种奇妙的手法搭建着自己的背景因素。公司宣布,愿意与全国的独立图书销售商达成合作关系,让他们能够以即时、低成本的方式进入电子书市场。在亚马逊和大型连锁书店的双重压迫下,谷歌为这些图书销售商指明了一条挽回销售额的生路。 亚马逊在2007年掀起的这场图书界的革命风暴,很可能还会衍生出更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创新。但是从目前看来,Kindle还是电子阅读器行业中的佼佼者。据估计,截至2010年底,亚马逊已累计售出800万台Kindle(亚马逊对具体数字缄口不提)。随着Kindle用户数量的增长,电子书的销售也节节攀升。据亚马逊称,对于既有电子书,又有纸质书的作品来说,Kindle上的销售量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 消费者对电子阅读器的需求,以爆发的势头实现了突破。然而,随着图书与阅读的世界不断生息繁衍,谁才能最终成为需求的赢家?从某种角度讲,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