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产品—货币”的转换
情,是一项商务专业职能。营销职能要做的事情,就是立足商务活动领域,构建供求一体化关系,构建“企业—客户”的关系。营销不是生产活动领域的事情或职能,生产活动领域只是响应商务活动领域的要求,为商务活动领域及其营销职能部门做贡献。对生产活动领域而言,商务活动领域就是客户,为商务活动领域及其营销职能做贡献,就是自身存在的价值和理由。从历史的源头上看,生产企业一开始就有两个基本活动领域,一是生产活动领域(Production),二是商务活动领域(Business)。生产活动领域覆盖“生产过程”,商务活动领域覆盖“交换过程”(见图1-1)。图1-1企业的基本活动领域营销则是商务活动领域的一项商务职能,并在商务活动领域发挥作用。营销职能的性质,是由商务活动领域的性质决定的。生产活动领域的性质是,实现“原辅料—产品”的转换,经济学把这称为“产品价值的创造”,企业界把这称为“生产”。商务活动领域的性质是,实现“产品—货币”的转换,经济学把这称为“产品价值的转换”,企业界把这称为“销售”。与此相对应,生产企业的组织结构,最初也分为两个部门,一个是生产部门,另一个是商务部门(见图1-2)。大约在1900年以后,商务部门的称谓逐渐统一为销售部门。后来,有了研发部门,生产企业的基本部门结构有三个部门,即研发部门、生产部门和销售部门,简称“研产销”。现如今,规模大一些的企业,并床叠屋,架起来三大中心,即研发中心、生产中心和销售中心。图1-2生产企业最初的组织结构图有意思的是,中国企业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不能清晰地认识到,企业有两个不可或缺的基本活动领域,误认为,商务活动领域是生产活动领域的一种延伸,乃至是生产活动领域的附属。不妨多说几句,从历史的逻辑上看,商务活动领域是生产活动领域的前提。在宏观经济层面上,往往是商业活动领域的繁荣,带动着生产活动领域的发展;是商业活动领域的兴盛,刺激着生产活动领域的发展。从微观经济层面上说,企业创业者往往捕捉到了商机,才开始着手从事产品的生产。面向未来“个性化需求”的时代,事情更是这样,企业必须依靠商务活动领域的发展,使市场需求成为企业发展以及生产活动领域发展的动力。所谓“以市场为动力”,换言之,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的逆转,商务活动领域必须站在市场需求的立场上,成为“顾客的采购者”或“顾客的代言人”,而不是站在生产活动领域一边,成为“产品的推销者”或“产品的代言人”。随着工业化历史的进程,尤其是企业规模的扩张,以及货币的媒介作用,有了“流通过程”,企业再生产过程循环不再是“生产过程—交换过程—消费过程”,而是“生产过程—流通过程—交换过程—消费过程”。与此对应,企业商务活动领域必然进一步延伸,把商务活动的触角延伸到流通过程、交换过程,乃至消费过程,确保产品顺利进入消费过程,确保企业再生产过程循环(见图1-3)。图1-3企业商务活动领域的延伸有几个相关概念需要梳理一下。中国人习惯上把英文“Business”翻译成“业务”,把“Business Model”翻译成“业务模式”或“商业模式”“生意模式”“经营模式”。准确地说,应该译成“商务模式”。在这里,我们把“Business”译成“商务”。另外,在宏观经济层面上,“社会再生产循环”使用的概念是“分配”(Distribution)与“交换”(Exchange),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图式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在微观经济层面上,“企业再生产循环”使用的概念是“分销”(Distribution)与“零售”(Retail),企业再生产全过程的图式是“生产—分销—零售—消费”;分销过程对应的利益主体是“分销商”,零售过程对应的利益主体是“零售商”。值得注意的是,宏观经济层面上的“分配”,与微观经济层面上的“分销”,英文词汇是相同的,都是“Distribution”。在中国,分销与零售,被称作流通渠道以及渠道终端;分销商有各种派生的称谓,诸如代理商、经销商、贸易商、批发商及其一级商、二级商和零批兼营商,等等。零售商也有很多称谓,从大卖场到士多店[1],不胜枚举。然而,商业流通体系正在发生改变,分销过程逐渐被IT支持下的物流取代,交换过程逐渐趋于网络化、电子化和社区化。2.商务领域的三项职能在企业商务活动领域中,最初只有“营销与销售”两项职能。营销职能从事的活动是,构建“企业—客户”关系,构建供求一体化关系;销售职能从事的活动是,实现“产品—货币”的转换。随着产销规模的扩大,以及商业流通体系的形成,企业商务活动领域的触角开始延伸,销售职能开始分化,有了“市场”(Market)的职能。从此,企业商务活动领域有了三项职能,即营销(Marketing)、销售(Sales)与市场(Market),直至今日依然如故,依然存在着三项基本职能。销售职能覆盖的是“分销过程”与“交换过程”,主要是对“分销商”与“零售商”施加影响。市场职能覆盖的是消费过程,主要是对“消费者”施加影响。换言之,必须对分销商及其零售商施加影响,产生强大的“推力”。同时,必须对消费者施加影响,产生强大的“拉力”,才能确保产品顺利通过流通与交换过程,进入消费过程。就好比一根绳索,要想使其前行,必须一拉一推,推拉结合。按照世俗的说法,“有的买才有的卖”。只有通过影响消费者产生需求(有的买),才能激发分销商及其零售商的销售热情(有的卖)(见图1-4)。营销职能则在另一个层面上,或者说,在更高的层面上,对分销商、零售商和消费者施加影响,构建、维持或深化“企业—分销商、零售商乃至消费者”的关系。所谓构建“供求一体化”的关系体系,确保企业的产品能够顺利地通过分销过程与零售过程,顺利地到达消费者手中,确保企业再生产过程的良性循环。营销职能就是“开路”,开通从分销商、零售商到消费者的道路。销售和市场职能就是“开车”,推动产品顺利通过各个路段进入消费过程(见图1-5)。图1-4推力和拉力的关系图1-5三项商务职能的关系营销职能的作用发挥得好坏,决定企业通向市场道路的通达,决定企业与分销商、零售商乃至消费者关系的紧密程度。现代社会谁都知道,要花大力气,花大的资源投入,构建高速公路,让车辆跑起来,跑得更快更远。遗憾的是,现代诸多企业都不知道要建设通向市场的快速通路体系;更不知道营销职能的存在,不知道构建供求一体化关系体系。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受主流经济学的影响,见物不见人,看不见“产品—货币”转换背后,存在着的“企业—客户”关系。3.商务领域的内在职能结构必须把各项商务职能,落实在组织结构形态上,或者说,在组织形态上找到各商务职能部门的落脚点。否则,我们依然无法想象商务活动领域及其各项职能,是如何运作并发挥作用的,以及应有的内在结构与功能是什么。在商务职能的组织安排上,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不清楚职能部门的存在价值和理由,不清楚职能部门应该做些什么事情。销售部门以为自己的职责就是把产品卖出去、卖个好价钱;市场部门以为自己的职责,就是忽悠最终的消费者,让消费者以为这就是自己的真正需求。一句话,只要把产品变成货币即可。人类社会通行的法则,就是成就他人以成就自己。古人云,“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一个部门的存在价值和理由在于为谁、做什么贡献以及做多大的贡献。每个职能部门都应该向丰田公司学习,弄清楚本部门的客户是谁,以及如何为客户做贡献。丰田公司强调的是“下道工序就是用户”。一个部门的存在价值和理由在于为谁、做什么贡献以及做多大的贡献。商务职能部门做贡献的对象,一定是分销商、零售商和消费者。销售职能部门与市场职能部门,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