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想全世界一件最著名的雕塑作品——米开朗
可爱的绰号,有铁娘子圣琼等,但没有一个绰号能准确地捕捉到她那独特的混合个性坚韧与宽容。洛克弗懂得倾听他人,并不仅仅是用耳朵听,而是用心在听。她对身边的人怀有真诚的兴趣和关心,这种特质是谁也假装不出来的。而正是这样的特质,常常会帮助人们产生惊人的创造力。 为产品赋予情感十分关键,而洛克弗则将整个产品开发过程都赋予了情感。 思维6:在信心与畏惧之间保持精妙的平衡 想一想全世界一件最著名的雕塑作品米开朗基罗的大卫。这是一尊正值英年的完美男性裸体雕塑。当然,这尊雕塑也是对一位失意者的经典刻画少不经事的大卫,只有一把弹弓作为武器,即将迎战身负大型武器的菲力士(Philistine)巨人战士哥利亚(Goliath)。 从这尊塑像中,我们可以看到米开朗基罗对大卫与哥利亚这场对决的一些见解。一走进博物馆,首先看到的是大卫的侧身。从这个角度看,比真人更高大的大卫表现出强烈的自信,甚至有些自大和傲慢的意味。但是,随着慢慢向右走,你就会转到大卫的面前。这时,你看到他的眼睛在向上看,看向你站立位置上方40英尺的空中。他凝视的,就是你看不到的对手哥利亚。你会在大卫的眼中,看到那无法掩饰的卑屈的恐惧。 ▲需求洞察▲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便是商业世界中许多人身上固有的乐观主义情绪。你也许认为,这是领导力中坚定信念的手段。自信很重要,但恐惧更是不可或缺。恐惧,能帮助你对灾难进行充分的想象和预见,而此时,你恰恰可以付诸行动,对现状加以改善并积极避免灾难的真正发生。恐惧会刺激肾上腺素的分泌,迫使你为了生存而对每个部分都关注再三,而这也拉近了你与成功之间的距离。 思维7:在现实世界中,成功的发布不会是一天、甚至一个月的工夫 在发布大师的头脑中,有着一整个系列的事件,而不是单独一个事件而已。在这一连串的攻击之下,冷漠的市场最终会为之动容。你读过下面这段诗句吗? 生存还是毁灭,啊,这是个值得指出的问题; 死了,睡着了;这就是全部吗?啊,全部。 不,睡下、梦想,啊,婚姻,就是这样, 因为,在死亡之梦中,当我们醒来, 来到永恒的审判官面前, 去过那里的旅者,没有人能回来, 那尚未发现的土地,在他看来, 快乐的笑容和被诅咒的恶人 你的反应很可能是:嗯,其中的某些句子好像听到过。但是不知道哪里有些不对劲。这段诗听起来有些傻乎乎的,远远算不上是什么优秀的诗歌。 你说的没错。因为你刚刚看到的这段诗,是话剧爱好者口中的所有话剧中最伟大的台词的1.0版。大家更为熟悉的,是这段台词的3.0版: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默然忍受命运暴虐的毒箭, 或是挺身反抗人世间无涯的苦难, 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 死了;睡着了; 什么都完了; 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 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 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 就是这段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的不朽独白,抓住了世世代代话剧爱好者的心。相比之下,1.0版简直糟透了。1.0版来自于只有学者才了解的第一四开本早期版本话剧,有时也被称为劣质四开本。但是,这是一个开始。 很可能,你产品的第一版不见得比莎士比亚的第一版剧作强到哪里去。实际上,所有伟大的产品都建立在失败的基础之上。有幸的是,你可以利用莎士比亚用来打开他自身天赋的同样技巧:修订不断重复的修订。 第一版普锐斯产生的成果有些不尽人意。到了第二版,才成功抓住了公众的想象力。这与Kindle的发展过程有些类似,Kindle的2.0版所取得的市场突破,比1.0版要强很多。再想一下苹果的iPod系列,如何从2001年第一次市场发布,经过10年的努力,逐渐渗入市场的每一个角落,从高端到低端,一个都不放过。 我们上面讲述的7种思维模式,不过是在伟大的需求创造组织中发现的关于如何思考的DNA的举例。如果你也是一名雄心勃勃的需求创造者,那么,就请想一下你自己的经历和你自己的团队。从上述几个思考一下问题,并看看自己处于什么样的阶段。你思想的DNA是否与惯常的商业行为更加相似?为了向发布大师靠拢,是否现在已经发生了转变?或是正在转变过程之中?请一点一点地完成这一分析过程。得出结果之后,再看看自己是否满意。 但是,若想检验你的组织是否已经准备好进行需求创造的发布活动,还有一种更加简便的方法。请回答这4个问题: ● 领导者是否足够强势? ● 团队是否足够强韧? ● 资源来源是否足够强健? ● 恐惧感是否足够强悍? 答案越肯定,你成功的概率就越大。从来没有希望渺茫的奇迹 如果回溯上一代人,就会发现人口、技术、社会和经济的情况和运转方式与现在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周围几乎没有人了解项目发布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更不知道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如今,经济形势风云莫测,需求状况阴晴不定,我们再也不能坐视失败项目造成的巨大浪费而不顾。我们需要用更有效的方式激发出需求,而这就需要采取必要的行动,将项目成功率从10%~20%提高到60%~80%的水平。很难实现吗?没错。可以做到吗?当然。 正如我们之前提过的,从20到80的转变,需要我们首先改变思维方式和提出的问题。需要对客户的麻烦地图有一个全面的理解,为了改善这张指示图,令客户的生活更美好,我们要找出所需的所有背景因素。然后,就要进行商业和组织结构设计,要像所有最具创新意识的公司为其产品设计所做的工作一样。其中包括通过内部竞争,在所有非关键产品元素上进行创意节约,并利用节约下来的时间和资源,将已经十分优秀的产品升华为不得不买的产品,还要带上将骑墙派转化为客户的强烈情感诉求。 最重要的是,需求创造者还需要非常强悍的心智、情感和精神力量,而这与惯常商业行为中所见的能量水平非常不同。还记不记得,丰田曾利用阿波罗登月计划来比喻自身的低成功率项目。产品发布过程中的必胜精神,在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负责人吉恩克兰兹(Gene Kranz)的著作《失败不是选择》(Failure Is Not an Option)及其讲述的故事中有所体现。 如果看过电影《阿波罗13号》,就会记得吉恩克兰兹。在电影中,演员艾德哈里斯(Ed Harris)扮演的角色就是克兰兹。克兰兹曾是休斯顿宇航中心的主任,在保住3位宇航员性命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3位宇航员差点就在月球空间一去不返。他在火箭发射时间、稀缺燃料管理和空气过滤系统修复中做出了事关重大的决策。所有这些决策,都是在巨大的压力之下给出的。如若管理失当,其中任何一个决策都会给宇航员和NASA的长期科学使命带来致命打击。 ▲需求洞察▲ 克兰兹在当时情况下表现出的英雄主义,并不是肢体上的英雄主义,也不是军事英雄主义或政治英雄主义,而是组织英雄主义。组织英雄主义有着同样的重要性,但却总是被人忽视。它是坚韧、想象力、精准判断、自我意识以及纯粹意志力的结合体,是如今迫切需要的一种英雄主义形式,也是绝大多数失败发布活动中缺少的一环。 因为有了朗霍华德(Ron Howard)的获奖电影作品《阿波罗13号》,这次任务很可能会被人们永远视为NASA最辉煌的时刻。而只有宇航局内部人士知道的、不为平民所知的事实是早在阿波罗13号任务之前,克兰兹就已经确立了自己在NASA的传奇地位。 1967年1月,也就是发射台火灾导致3名宇航员牺牲这个悲剧发生之后的那一天,克兰兹在航天中心面对全体员工进行了一次演讲,从此之后,他成为了一个传奇。这段讲话被誉为克兰兹箴言,为NASA定下了原则、专业精神和彻底性,并成为了NASA未来空间探索过程中的指南针: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