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一个企业的时候
此外,花很多时间去占一点小便宜,也是没有计算时间成本的典型范例。天天盯着炒股的也是,为什么有人说非金融圈的不要学人家炒股,就是这个时间成本太惊人,除非你说你价值投资,买两只股票看都不看放两年,这可以。二、信用成本前段时间回答知乎一个问题,说很多举手之劳的事情为什么不做,我就说了这个观点,有些举手之劳,只是你以为。有人说你面子大人脉广,我有个项目、简历、产品,你发给那谁看看呗。拜托,我给别人引荐项目、简历、产品,是搭着我的信用背书的。人家肯定问,这个事情靠谱吗,你让我怎么回答,我无条件替你说话,事后不靠谱信用损失算谁的?做企业也同理,有些事情,短期可能会有很好的效果,你做点假数据、刷个榜,或者搞点灰色收入,行业内火眼金睛的人多的是,你瞒得过一时,但总有被人识破的时候,以后你做得多好,都是有前科的。人家说,你数据这么好,刷出来的吧。你说这次真不是,别人嘿嘿一笑,我们都懂,哪说理去。有些年轻人,无论是创业还是职场,往往觉得我能用某些人脉、资源,恨不得立即都用到极致去变成自己的业绩、收益,其实是以非常低的代价将信用败光,如果他会算信用成本,就知道这么做是多么得不偿失。我最近两年也参投了一些小项目,有投资人追过来问,这个项目如何,计划书里有你的名字,有些我真不敢替他们背书,我说你们评估可以不考虑我的名字,好不好你们自己看就是了。有背过书的创业者我也会偶尔敲打两句,你这项目做砸了亏了我的钱是小,投资人很多都是看我分上进来的,以后这名声坏了我就没法混了。说真的,真怕丢信用分,丢了真捡不回来。有些朋友就会觉得,你看你举手之劳的忙都不帮,说两句好话介绍个项目都不帮,太不仗义。真心说,谁的好名声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以前有个老同事说我的缺点就是太爱惜名声,我也同意,不过,现在基本上到哪里都敢刷脸,不就是当初这么一点点攒下来的?国际通用的会计准则里有品牌减值的说法,我不是专业的,不能展开这个话题,但是也说明一点,信用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企业资产,希望每个人都记住,这也是你个人非常非常重要的个人资产。三、决策成本无论对公司,还是对个人,决策成本都是非常容易被忽视而且惊人的。举个简单例子,有个朋友前几天找我求救,他公司资金链紧张,半年前他们的产品还有人出300万的授权金要做发行,他对项目团队信心满满,觉得这个价格过低,一口拒绝,只过了短短几个月突然市场风向大变,这样的条件再也没有了。看,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决策导致的失去时机。很可能因为一次决策失误,公司就失去了很好的融资机会或者是合作的机会。类似这样的例子我最近见到了五六个,在市场环境好的时候因为对自己团队和产品信心十足而拒绝了一些好的合作条件,当市场方向转变的时候意外陷入困境,难以维系团队运营。一些著名公司在选择上市区域,选择上市机会,以及选择上市方案的时候也会出现这个问题,可能仅仅因为一个决策的问题,导致非常巨大的估值差异。个人也是如此,当你选择一个职业方向,选择一个企业的时候,决策差异导致的身价差异是极为巨大的,而很多人实际上并没有意识到这方面的问题,草率决策和不注意采集分析信息的情况特别常见。在这里特别分享一个要点,个人职场选择要有对目标企业和目标行业全面的信息采集和分析能力,不仅仅对通过面试有帮助,也对正确决策有极大帮助,很多人都是随波逐流,缺乏主动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当然也存在运气比较好的情况,但是你真的把自己的未来交付给运气?决策也不只是路线这么大的领域,还包括一些细节的决策,比如选择什么技术架构搭建平台,这个可能选得好和选不好的差距也是极为巨大的,比如为员工选择怎样的办公设备,一味在这里图省钱肯定是个错误的决策,提高工作效率比省办公成本重要得多得多,这也是决策者要特别注意的地方。此外强调一个关键分支&&试错成本,很多时候我们没办法保证自己做出完全正确的决策,但是要知道试错是获得正确决策的一个重要步骤,如何有效控制试错成本以及达到试错的目标,也是决策者特别值得注意的。四、机会成本如果你年薪百万,你还会考虑创业吗?对很多人来说,这个选择题可能并不那么容易回答。互联网初期,草根创业者非常活跃,而拥有高学历的人往往去寻找一份体面的工作,这就是机会成本带来的差异。中国互联网之所以发展如此迅猛,我个人认为,也是因为在传统领域、传统教育体系下,大量个性鲜明的优秀人才得不到展现的平台,而互联网出现后,一堆草根创业者迅猛崛起,各种低成本的创新尝试都得到了体现,不少获得了成功;而反观一些发达国家,我在新加坡这两年就觉得,他们的年轻人,有本事、够聪明的都待在银行或外资企业里拿一份优渥的薪酬,而有点笨但也肯努力的也很容易找一份可以吃饱穿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