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到1月、1年的周期
这样做的好处很多。 对于产品,可以沉淀运营机制,形成运营规范。这个道理很简单,如果有这样的系统,运营工作就会大大简化,一次性完成一个周期的运营策略准备,无论运营人员如何更替,这种机制会留存下来,形成运营规范。 对于用户,可以明确认知,养成用户习惯。用户只要进入产品,就可以通过一个日历对运营节奏一目了然。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你的运营节奏不能变化。当一个突发热点出现时,你可以做相应的调整。由于简化了日常工作,这一反应会来得更快。2015年2月,关于一条裙子究竟是蓝黑还是白金的讨论,就是一个突发热点。有一些公众账号的反应非常及时而且有趣,譬如杜蕾斯官方微博。图83资料来源:杜蕾斯新浪官方微博可能有人会质疑,这有什么技术含量么?当然没有,但是这样快速的反馈带来了绝佳的效果,这条微博被转发3 000多次,而它前后的微博只有两位数的转发量。我相信下一个热点出现的时候,它的用户一定会第一时间搜索,杜蕾斯又推出了什么有趣的内容。运营人员应该做什么培养运营层面的用户习惯,运营人员可以做以下尝试。将自己的运营计划从1天、1周,提高到1月、1年的周期。对关键节点进行长期运营策略设计。保持与产品人员、开发人员的沟通,善用资源。养成观测数据的习惯。保持对竞品的关注,做差异化的运营准备。教育用户还是贴近用户之前曾和几位朋友聊到一个话题:如何教育用户?这个话题很有意思,我们首先需要弄清楚:什么是教育用户?用户真的需要被教育吗?什么时候需要教育用户?应该怎样教育用户?下文我们一一展开讨论。什么是教育用户我所理解的教育用户,是指对用户进行合理、有效的引导,使用户更好地使用产品、参与运营。那么,首先就要定义什么是合理、有效的引导。一个产品开发完成后上线,是否一定需要做新手引导教程?一个活动上线后,是否一定要做一个专门的FAQ来解答用户疑问?我认为不是必须,但是必要。如果你的产品设计符合用户习惯,每一个动作都可以让用户获得对应的预期,那么新手引导教程并非必须要做,但是为了防止初次使用类似产品的用户不明就里,你应当设计好新手引导教程,供有需求的用户使用。如果你的活动设计没有复杂的规则逻辑,用户操作简便,反馈及时准确,那么你做不做FAQ的区别不大。但是,为了防止有一些用户初次参与类似活动,对其中的细节有所疑问,或者活动页面的文案可能容易引起歧义,你需要设计好FAQ交给客服人员,方便他们在面对用户咨询时给出答案。当然,这里也有特例。譬如,你设计的产品在某些细节功能上和另一款用户基数更大的竞品有差异,那么你必须做新手引导;譬如,你设计的产品迭代时,有大量的功能改进,那么你必须做新手引导;譬如,你设计的活动涉及复杂的规则,那么你必须准备详细的FAQ。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发现,教育用户就是在培养新的用户习惯。让我们设想一下:如果你是一个游戏爱好者,你很清楚每周三凌晨是系统维护时间,你是否会很自觉地在系统维护之前,退出游戏?如果你是谷歌或者百度的深度用户,你很清楚每到节日谷歌和百度都会出现有趣的应景的Doodle(通过装饰公司Logo来纪念特定节日或事件),你是否会在这一天第一时间前去观赏?如果你是一名车主,你是否会严格按照说明书或者4S店人员的建议,定时保养车辆?用户无时无刻不在被教育,区别在于有些是用户喜欢的教育,而有些是他们厌恶的教育。哪些教育被用户喜欢呢?有趣的、有用的,可能带来实际利益的教育行为。而哪些教育是被用户厌恶的呢?呆板的、故作玄虚的、频繁的,让用户认为浪费时间而没有获得任何收益的教育行为。这两种都有实例。我们看一个坏的例子。2014年支付宝移动端一直保持高频率改版,每一次都对视觉和布局进行调整,此举让用户审美疲劳,甚至有人在知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支付宝移动端经常改版,而且每次改动都涉及结构及视觉,这是出于什么原因?譬如7.x的版本,支付宝移动端下方的4个Tab分别是:支付宝、账单、资产、安全,而8.x就变成了支付宝、服务、探索、财富。这种变化每一次都伴随着对用户的教育,否则用户就会对新的操作产生困惑。更坏的例子是唱吧。我在2012年曾经使用过唱吧,但后来删除了。2015年年初,我重新下载了一次唱吧,发现和我记忆中的唱吧相比,这已经是另一款产品了&&不管是产品的界面、体验还是产品结构,都更强调社区的概念。但问题是,唱吧没有做新手指引。我花了很长时间寻找我以前录过的歌。我不知道是怎样的数据结果让唱吧放弃了做新手指引&&我在这里说的新手指引,可不是打开产品后的几张图片。让我们看一下好的例子。手机QQ就是一个好的例子,这么多年,我装了卸、卸了装,都不需要引导,因为核心功能始终在最显著的位置,而操作方式也几乎没有变化。除了有一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