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我们很容易理解企业需要一个高性价比的
并刺激不同的解释水平(Trope Liberman,2010);思维模式的研究主要从其内在特征的差异入手,即不同程度的外部环境因素,然后进行一系列的研究。但目前还没有为什么/如何道歉和整体思维?/分析思维之间交互作用的研究是这两个领域的第一次结合,本章介绍了感知效率的中介变量来解释这两个自变量对变量的作用机制具有很大的创新价值。 7.1.2现实意义 关于企业品牌危机的研究内容很多,已经结合了思维模式和品牌危机(Monga John,2008年)。然而,当不同的道歉措辞关注不同思维方式的消费者时,并没有研究品牌形象恢复的程度。此外,在现实生活中,品牌危机后道歉并不少见,但虽然也是口头或书面道歉,但效果不同,因此研究如何应对品牌危机也同样重要。Pearson和Clair(1998)研究表明,企业的反应最终会影响消费者对企业品牌信心的恢复。因此,我们很容易理解,企业需要一个具有成本效益的应对策略,以最大限度地恢复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信心。 7.2文献回顾 7.2.1为什么与怎么样 Semin和Fielder(1988)根据抽象程度,将人际应用范围内的动词从低到高分为三类,即描述行为动词,指具体的行为动作,有明显的开始和结束,一般没有褒贬,如A为B倒茶;解释行为动词,指某种行为,可以描述多种行为,如褒贬A帮助B;状态动词是指一种心理状态,没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一般没有时态,一般不用于祈祷句,如A尊敬B。Trope和Liberman(2010)指出,任何行为(如运动)都有上级。(Superordinate)水平抽象的描述,来解释为什么要这么做(比如强身健体),还有一个对应的下级(Subordinate)具体的水平描述,回答具体的做法(如羽毛球),更高的抽象水平意味着这种描述包含更少的行为细节。 Liberman等待(2007)研究表明,当个人使用高解释水平的为什么句子而不是低解释水平的如何句子来思考一个活动时,个人倾向于认为这个活动将发生在一个遥远的未来,开展这个活动的人与自己的关系更远(socially distant)。Fujita,Trope和Liberman(2006)实验表明,当被试展示为为什么要保持健康时,被试比那些展示为如何保持健康的被试时间更长。White等等(2011)创造性地关注行为表达的抽象程度和调整(regulatory focus)结合研究,表明在环保活动中,当强调参与后获得的好处(如能拯救多少树木)和为什么参与时,即强调参与环保活动对社区生活环境的意义(如对社区空气、水、土壤的贡献),参与垃圾分类回收等环保活动的意愿和实际参与程度较高。强调不参与会造成的损失(如损失多少树木)和如何参与,即强调参与环保活动的具体措施(如垃圾分类)时,实际参与程度较高。 7.2.2思维模式 1. 对整体思维和分析思维的定义 Nisbett等等(2001)指出,个人特定的社会环境会塑造其特定的认知过程(cognitive process)。在许多社会关系中,个人更容易关注整体和事物之间的关系;相反,社会关系较少的个人认为世界是离散的(discrete)和不连续的(discontinuous),并通过具体规则(rules)和属性(properties)个人的行为可以预测。在这种情况下,个人被分为整体式(holistic)与分析式(analytic)这两种思维方式的人。整体思维定义为:关注情况或整体情况,包括关注焦点目标与整体环境的关系,以及基于这种关系解释或预测事件的偏好;分析思维定义为:关注焦点目标及其情况,倾向于通过目标本身的属性进行分类,并通过适用于该类别的规则来解释和预测该目标的行为偏好。 2. 对两种思维模式特征的研究 Choi等等(1999)的研究总结指出了两种思维模式的人对内部因素的影响(internal object-based)同样关注影响,但整体思维的消费者比分析思维的消费者更关注情境因素(external contextual-based)之后,Choi等等(2007)根据前人对社会和认知的各种研究,再次总结并提取注意力(attention)、因果关系(causality)、变化感知(perception of change)以及矛盾(contradiction)这四个主要维度是开发两种思维模式的量表。研究表明,在注意力方面,整体思维的个体注意力倾向于以物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为导向;而分析思维的个体注意力倾向于集中在物体本身而不是环境上。 在因果关系方面,整体思维的个体总是假设存在复杂的因果关系,更关注行为执行者与周围环境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