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处理危机公关时应采取哪种态度?
械化和综合人的工作──整合的规则──科学管理的应用──员工需要看到工作成果──员工需要控制工作的速度和节奏──各项工作中的挑战──组织人力来完成工作──个人的工作──小组的工作──人员安排──“什么时候90天才会等于30年?”工作的筹划企业要追求巅峰绩效,首要条件是在设计工作时,以此为目标。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宣称:企业在这方面所遭遇的困难和挫败并非出于无知,而是因为拒绝接受自己所拥有的知识。我认为,我们目前的处境很像细菌学家过去50年来的处境。他们在寻找有效的杀菌剂时,一心一意想培养出纯细菌,但却连连失败,因为大批真菌入侵培养皿,杀死了细菌。后来这些真菌变得很有名,但是大约在50年前,科学家就已经分离出青霉菌,并且明确描述出青霉菌的特性。由于细菌学家深信所有的研究都必须先从培养纯细菌着手,结果反而对摆在眼前的事实完全视若无睹:没能看出讨厌的真菌才是他们真正要寻找的东西且可能的杀菌剂。几十年来,他们一直把真菌当成眼中钉,总是丢掉培养皿中遭污染的细菌,重新消毒实验设备。只有天才才能懂得,是受感染的培养物而不是纯净的培养物才提供了控制细菌的线索。当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灵机一动”顿悟之后,只花了几年的时间,就开发出了今天的抗生素。同样,半世纪以来,我们在设计工作时,一直盲目寻找基本动作,以为每一项工作都应该尽可能对应基本动作。但是许多证据都显示,真实情况恰好相反,IBM只是其中一个例子。但是我们丝毫不理会这些证据,视之为麻烦,试图以感情用事来解释,为工作设计不良而致歉。可以说,我们因为青霉素会杀死细菌,而把它丢掉,结果反而阻碍我们找到真正的杀菌剂。我们之所以会蒙住自己的双眼,是因为汽车工业的作业方式深深影响了我们的思维。我先前曾经提到,亨利·福特坚持生产统一成品的想法混淆了我们对于大规模生产本质的理解。同样,由于福特成功地推动装配线作业方式,试图限制每个工人只负责一种操作(或一个动作),我们因此看不清科学化与系统化工作的真正意义与宝贵价值。如果根据福特“一个员工执行一个动作”的原则,我们几乎组织不了什么工作。汽车装配线能够有效运用这个原则,有一个特殊条件:它们基本上只生产单一产品,然而其他产业大都不符合这个条件。事实上,制造业以外的行业,例如邮购公司的订单处理部门,反倒具备这个条件。但过去几十年来,我们仍然无视这些困难,努力推动“一个员工执行一个动作”的原则。我们拒绝接受现实,拒绝正视现实,因为现实状况不符合汽车装配线的形态。即使在汽车工业中,也已经有充分证据显示“一个动作,一项工作”的观念不一定能创造出巅峰绩效。我只要举一个例子,就足以充分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毫无技术、近乎文盲的黑人女工却生产出最复杂的飞机引擎零件。这项工作需要八十多个不同的作业,但是所采取的方式不是由一个人负责一项操作,而是出于冶金学的原因,由同一位作业员负责一项完整的工作。通常在这种情况下,都会把这类工作交由技工处理,但是当时根本找不到技工,而且需要的零件数量庞大,时间又太紧迫,根本不可能组织起合格的技术人力。于是这批非技术性女工──当时惟一可用的劳力──必须承担起这项工作。他们把每项工作都分解成80项步骤,依照逻辑顺序安排好作业流程后,每位女工都拿到一张详细的操作说明图,指示她们每个步骤应该完成的作业,之前应做的动作,以及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情。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采取这个方法后,和过去雇佣技术高超的技工或采取传统装配线作业的经验比起来,生产作业反而变得更有效率、品质更好、产量更多。在其他行业中,每当环境迫使企业放弃传统装配线作业方式时,也出现同样的结果。一家邮购工厂最近重组了顾客来函处理部门。过去,这项工作都分解成个别的动作,由一位职员负责处理顾客投诉,另外一位处理顾客询问,第三个人则处理分期付款,依次类推。每位职员都只处理能用印好的统一格式信函回答的信件,少数需要个别处理或判断的信件,一律交由上级主管处理。现在每位职员都负责处理同一位顾客的所有往来信函──例如,其中一位职员可能负责处理所有姓氏以”A”开头的顾客。每1000封信中,大约有998封信,都能以统一格式的信函处理完毕,工作本身和从前一样,内容早已预先设定,重复性也很高,但是,职员不必一再重复相同的动作,而负责执行与邮购顾客保持关系所需的一系列动作──说得更准确一些,总共有39个动作。尽管这些非技术性的职员仍然不负责处理需要加上个人判断的少数回函,但是公司要求他们将信件转呈上级时,必须附上处理建议。结果,职员的生产力几乎提升了30%,员工流动率则下降了2/3。然而,就我所知,只有IBM从这些经验中,获得了显而易见的结论。我们总是对事实视而不见的原因是,我们最近才得知了解过去经验的关键。到目前为止,我们的问题一直都是:如果员工在执行整合的工作时,效能真的比只做单一动作高, 企业面对危机公关时,哪些方面反映为态度的范畴呢?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反映快慢是一种态度。可翻译为:对用户利益在乎不在乎,公司行事作风是积极还是慵懒、散漫; 2、利益出发点是一种态度。到底是本着去帮忙解决问题,还是只想着自己要息事宁人,甚至自己想借机再获取一点什么。 3、真实阐述事情原委是一种态度。这背后是真诚与否的问题,比如滴滴打人事件中,滴滴公布了乘客司机双方的沟通记录,把评判权交给公众。很多时候,歪曲假意、谣言止于事实。 4、回应的言辞语气是一种态度。或者强硬,或者真诚,或者委屈。到底采取哪一种,决定于所掌握的危机事实。比如,自媒体撰稿宣称A公司董事长被警方带走协助调查,作为企业方对事实真相把握是很清楚的,有没有被带走很清楚,如果没有被带走,那一定是手握实锤大力向造谣者头上挥去。 5、行动和解决方案是一种态度。是否真的关心用户利益,是否真的拿出了诚意,一看就知。 6、言行是否一致是一种态度。有的公司处理危机,回应表面功夫说得很好,实际上做又是另一回事,甚至不了了之,往往最后都会遭到千刀万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