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热点追不追?1张图5个维度帮你做决定!
性努力,例如,在拥挤的厂房中或老旧的设备、昂贵的仪器上安排三班制作业。其次是所谓的“产品组合”,在同样资源的多种组合中求取平衡。企业界人士都知道,这些不同组合在市场价值上的差异,与为了形成产品组合所投入的努力上的差异,几乎不成比例,两者之间几乎看不出任何关联。一家公司采用了相同的材料和技术,生产同样数量的商品,耗费相同的直接和非直接的劳动力,可能赚大钱,也可能破产,这完全要看产品组合而定。显然这代表尽管运用相同资源,生产力却会有很大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不会以成本的形式显现,也无法靠成本分析来检测。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我称之为“流程组合”。一家公司究竟应该向别人采购零件,还是自给自足?怎么做生产力比较高?应该自己组装产品,还是外包?应该通过自己的销售渠道,打自己的品牌,还是把产品卖给独立经营的批发商,用他们的牌子销售出去?怎样运用公司具有的独特知识、能力、经验和商誉,以发挥最大的生产力?并不是每个管理层都无所不能,也不是每个企业都应该从事经过客观评估后认为最赚钱的行业。每位管理者都各有其能力和限制。每当他试图超越自己的能力和限制时,无论他冒险开创的事业是多么有利可图,都很可能失败。善于经营稳定生意的人没有办法适应变幻莫测或快速成长的行业,而日常经验也显示,习惯在快速扩张的环境中经营企业的人,一旦公司进入重整状态,很可能毁了原本的事业;善于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经营企业的人很可能无法成功地在高压下销售新奇时髦的商品。如何善用公司和管理层的特殊能力,体察自己的局限何在,也是重要的生产力要素。最后,生产力深受组织结构的影响,而企业各种活动之间的平衡也会影响生产力。如果由于缺乏明确的组织结构,管理者把时间花在摸索自己应该做什么,而不是实际去做事情,就浪费了公司最稀有的资源。如果公司高层只对工程有兴趣(或许因为公司所有高层主管都具工程背景),而公司需要的却是加强营销,那么这家公司就缺乏生产力,最终的结果将比人均每小时产量的下降更为严重。因此,我们不只在定义生产力的时候,需要考虑所有影响生产力的要素,而且在设定目标时,也必须如此。无论是以资本取代劳动力,或以营业成本取代资本设备与人力(但设法区分创造性和寄生性的管理费用),我们都必须评估这些因素究竟对生产力产生何种影响,同时也必须衡量时间运用、产品组合、流程组合、组织结构和各种企业活动之间的平衡对生产力所造成的影响。不只是个别企业管理层需要实质的生产力衡量指标,整个国家也需要。缺乏这样的指标是我们经济统计的一大漏洞,会削弱经济政策预测和对抗经济萧条的努力。利润的功能到现在,我们才有充分的准备,可以开始讨论利润和盈利能力,而一般有关企业本质的讨论通常一开始就讨论利润,因为利润不是原因,利润是结果──是企业在营销、创新和生产力方面的绩效结果。同时,利润也是对企业经营绩效惟一可能的检验方式。的确,当今天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谈到自动化生产系统的反馈时,利润正是绝佳的例子,因为利润正是企业通过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来自我调节的运营机制。但是利润还有第二个同样重要的功能。经济活动总是着眼于未来,而我们对于未来惟一可以确定的事情,就是它的不确定性和其中蕴涵的风险。因此“风险”这个名词最初在阿拉伯文中的意思是“赚取自己每天的面包”也就不足为奇了。通过承担风险,企业人士可以赚到当天糊口的面包。由于企业活动是经济活动,所以总是试图带来改变,总是孤注一掷,甘冒更大的风险,或创造新风险。西尔斯的故事显示,经济活动的“未来”是很长的一段时间,要花15年、20年,才能看到西尔斯的基本决策完全奏效,重大投资开始回收。50年来,我们已经了解要促进经济进步,势必“延迟经济的回收期”。然而,尽管我们对于未来一无所知,我们知道当我们试图预测或评估未来的风险时,风险却以几何级数增长。企业的首要任务是求生存。换句话说,企业经济学的指导原则不是追求最大利润,而是避免亏损。企业必须设法赚取额外的资金,才足以承担企业运营中不可避免的风险,而这种风险预备金惟一的来源就是利润。(关于风险的更多内容,请参见拙著《新社会》(The New Society )(New York:Harper & Bros.,1950)page 52及以后的论述。)的确,企业不只需要为自己的风险预做准备,还必须面对亏损,因为在经济的新陈代谢中,总是会有些企业亏损累累,销声匿迹,而这些都关系到社会的利益,这是自由、弹性和开放的经济体系主要的安全防护网。企业必须负担社会成本,对于学校、军备等有所贡献,也就是说,企业必须赚钱缴税。最后,企业还必须创造资本,以满足未来成长、扩张所需。但是最重要的是,企业必须有足够的利润来承担风险。总而言之,追求最大利润是否为企业经营的动机仍值得商榷,但企业绝对需要赚取足够的利润,以承担未来的风险,至少需要获取必要的利润,以保存生财资源,继续在现有行业中求生不是所有的热点我们都要去追,也不是所有的热点都适合我们去追毫无疑问,这是个人人追热点的时代。内容制造者需要热点带来更多爆文,读者也更喜欢阅读和谈论热点相关的话题,一拍即合。没有必要解释追热点的重要性,也完全没有必要去抵触热点,它只是众多传播和营销方法中的一种,而且经过验证屡试不爽。内容不够,热点来凑嘛!热点不够,自己来凑嘛!可以说,热点已经是现在很多内容制造者的一剂救命良药了。而且热点来了,我们需要很快的做出反应,因为时效性对于热点非常重要。所以,木木老贼这里也尽量简单点说,让大家能很快做出反应,今天就是讲2个问题:一个是如何判断热点要不要追,一个是最终以什么样的角度去追这个热点。1 如何判断热点要不要追?一个热点事件来了,我们首先要决定的就是这个热点要不要追,而且是要快速决定。不是所有的热点我们都要去追,也不是所有的热点都适合我们去追,所以对于热点首先会有一些判断标准。1)热度——这个很简单,就是这个热点的火热程度或被关注程度。2)传播度——热点光有热度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一定的传播性,比如新鲜、有趣、有用、有情感、有态度。也可以是热点具有《疯传》一书里提及的提供社交货币、有诱因、带情绪、具有公共性、有实用价值、故事性。或者就是热点具有现在社交媒体流行的社交货币:提供谈资、帮助别人、展示形象、帮助表达、社会比较。3)话题性——这里说的是热点本身的话题性,比如有争议、有漏洞、有群体指向、情绪激烈、开放话题、与人人相关、有延展性等。4)相关度——这个相关包括2个方面,一是行业/产品相关度,二是和目标用户的相关度。简单的说,如果一个事件特别火,但不能和你的行业/产品相关,那意义不大。同样,你看到的热点在目标用户眼里未必是热点,或者压根就不感兴趣,那就是非常弱相关。5)风险度——追热点,也是需要考虑风险的,这一点很多营销人会偶尔失去理性,导致热点最后反而给品牌造成伤害,损坏企业价值观。以上就是判断热点要不要追的5个标准,这里木木没有把一个很重要的“时效性”单独写出来,因为本身有话题性的热点都会时效性比较强,能够有一段时间的持续时间。那有了标准如何判断?用最简单的方式,从1分到5分,对各个评判标准进行打分:5分到0分依次对应:5分(高)、4分(不错)、3分(一般)、2分(一点点)、1分(基本没有)。其中有一个是不一样的,就是风险度,它的打分正好相反:1分(高)、2分(不错)、3分(一般)、4分(一点点)、5分(基本没有)。这个很好理解,风险越底越好嘛!做成表格如下:当然,根据实际情况你可以增减一些判断标准,比如很多公众号是有追热点的一些硬性标准。最后,将各个判断标准和对应分值做成雷达图,这样每个标准可以很直观的进行对比,越是完整的雷达图价值越高。(excel里直接插入图表)这里举个例子,比如“欢乐颂2”和“AlphaGo大战柯洁”二个热点一定要我二选一的话。我基于我的定位给它们各个判断标准上分别打上分数,如下图。然后,在excel里面做成一个雷达图:最后根据雷达图的直观呈现,我选择做“欢乐颂2”的热点。需要注意的是,为什么要用雷达图?因为雷达图的呈现会更直观和均衡,包括像今日头条的头条指数也是用的雷达图。另外,千万别直接把各个判断标准的分值相加,然后比大小,这个没有意义。因为其中任何一个判断标准不行,都会直接决定追热点的效果,比如尽管最终你的分值很高,但如果“风险”是0分,那样不能做。我们继续。2 以一个什么样的角度/切入点去追这个热点?当你决定追一个热点之后,会有多个角度去切入这个热点以及关联你的行业,那么最终以什么样的角度/切入点去追这个热点会比较好呢?这里和上面一样,也有一些判断标准。大致会和上面的类似,但是也有一些不一样。1)覆盖度——这里没有了热度,而是换成了覆盖度。因为你既然选择了这个热点,那么肯定是热度比较高的。而这里的覆盖度是你这个切入角度所能覆盖到的人群;2)传播度——你这个切入角度的传播度;3)有话题性——这个有点不一样,除了热点本身的话题性,这个更多的是你这个切入角度的话题性如何;4)相关度——同样,也是你这个切入角度与产品相关度和用户相关度;5)风险度——你这个角度的风险。同样的,我们需要从0分到5分,对各个评判标准进行打分,做成表格,然后插入雷达图。这里也举个例子,比如下面2个基于热点的选题也是一定要我二选一。刘洲成:如果早点给我1500万,我怎么会打老婆?刘洲成家暴 虚伪,一块道德的遮羞布那么,我基于我的定位也给它们的判断标准上分别打上分数,然后生成雷达图比较一下,答案就出来了。最后,也给大家留一个小作业,你可以也用这个方法来判断下面2个热点选题,哪个更适合你的号。在《欢乐颂》每个女人身上,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欢乐颂2:嫁人一定要嫁个小包总这样的男人作者:木木来源:木木老贼本文为作者授权鸟哥笔记发布,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