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预期的、不确定性损失的趋势消灭在萌芽状态
(6)巨大破坏性 (含破坏威胁):即危机事件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影响范围通常不仅仅涉及个人,而是具有群体性的特点,因此会造成对社会系统的高度破坏。危机直接涉及的范围不一定是在普遍的公众领域,很可能只是某个狭小区域或为数不多的个体,但是事件却会因为信息迅速传播而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使得更多的人在社会范围内成为危机事件的利益相关人。[23](7)不确定性 (含信息不对称):即在危机事件的开端,经常无法用常规性规则进行判断,信息严重不充分、不及时、不全面,并且其后的衍生和可能涉及的影响没有经验性知识可供指导,一切似乎都在瞬息万变。(二)危机与风险的区别有人把风险和危机混为一谈,实际上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尤其是反映在公共部门管理和运作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差异。从概念来看,从公共管理的角度出发,把危机定义为组织发生损害其形象和利益,并带来损失及严重后果的事件。风险是导致损失且偏离预期有利结果的不确定性状态。从表现形式来看,危机是一个已成事实的状态,是针对已经发生的突发性事件的处理过程。风险是一个预期的不确定性状态,针对的是两种可能的结果:可能发生的或即将要发生的。风险在一定外界条件下不加以规避、防范极有可能发展成为事实上的危机,可以把风险看作是危机的前期萌芽状态。从发展结果来看,从危机发展路径来说,它有发生、恶化、消亡三个阶段。损失性是一个确定的结果,危机一旦发生损失是不可避免的。陈洁华也认为,危机是有生命的,其生命周期可分生成、爆发、持续、消亡四个阶段。[24]风险是危机的前期萌芽状态,正因为有不确定性的这一特性,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性规避风险、防患于未然,遏制住风险转化成危机的内外条件,减小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引导风险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在风险转化成危机的临界点时,在尽可能的时限内遏制住风险的苗头,损失是有可能避免的。从管理运作来看,危机管理的任务是尽可能地控制已经发生的事态,并尽可能减少危机所带来的损失,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动态的管理过程,它以控制和化解当前事态为目标,组织有关力量在危机发生的不同阶段采取一系列控制管理活动的系统工程。而风险管理的任务是如何防止风险发展成为危机。从全局、宏观的层面上,对风险进行识别、评测、诊断和预测,并且利用风险预警,及时发现不利因素,通过预先疏导与防范,达到防患于未然,把预期的、不确定性损失的趋势消灭在萌芽状态。(三)危机与风险的联系所谓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框架产生严重威胁,并且需要在时间有限、资源匮乏、信息不充分的条件下立即进行决策和行为的事件 (Rosenthal et al.,1989)。风险是产生危机的萌芽状态,是事态向危机发展的转折点,一旦控制不好,在这种不确定性、偶然性的状态下,公民社会安全,社会秩序都有可能受到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乃至整个民族和国家的生存、发展都要面临巨大的阻碍和挑战。一般而言,危机的发生,将危及社会安全和公共秩序,危及公民的生命和财产,如果不采取紧急措施就不足以控制和消除严重的社会危害。在危机情境下,要把事件因突发性和不确定性而可能造成的损害降至最低限度,决策者往往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及其他各种约束下做出关键性的决策,采取具体的危机应对措施。风险和危机二者在发展过程中会交错发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对社会都有一定的威胁性、不稳定性、危害性。风险是事态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一旦控制不好,将会转化成事实上的危机。但事实上的危机仍然会伴随新的风险源,例如,非典在未大面积传染时为风险,在大面积爆发后的首发地是危机,但在同一时间未被传染的其他地方同样只能是看成风险。(四)风险与不确定性风险与不确定性的关系是理论界关于风险概念界定的争论焦点之一。一种观点认为,风险就是一种不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没有本质区别。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将不确定性直观地理解为事件发生的最终结果的多种可能状态,即确定性的反义。也许这些可能状态的数量及其可能程度可以根据经验知识或历史数据事前进行估计,但事件的最终结果呈现出何种状态确实不能事前准确预知。根据能否事前估计事件最终结果可能状态的数量和可能程度,不确定性又可以分为可衡量的不确定性和不可衡量的不确定性。另外一种观点认为,尽管风险与不确定性有密切的联系,但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风险是指决策者面临的这样一种状态,即能够事先知道事件最终呈现的可能状态,并且可以根据经验知识或历史数据比较准确地预知可能状态出现的可能性的大小,即知道整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分布。不确定性与风险是相关的,过度的不确定性估计是杞人忧天,不足的不确定性估计是过度的乐观,那么不确定性度量就可以用风险来评估。风险来临之前问题的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