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输出有价值的东西则是考验社群生命力的重
蠹医粗熬吞芏喙赜谡飧鋈旱墓适潞妥龇ǎ屑尤氲亩Γ旱墓芾沓杀揪徒柚何幕娜贤卸蟠蠼档停旱哪哿σ泊蟠笤銮俊?1.2.4 输出1.2.4.1 什么是社群的输出社群构成的第四要素——输出(Output),它决定了社群的价值。持续输出有价值的东西则是考验社群生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罗辑思维早期作为最大的互联网知识社群,深厚的知识积累和稳定的视频输出,便是其生命线;最开始做微营销的万能的大熊,曾持续产出大量高质量的文章和培训,在微信红利期迅速积累了海量的粉丝群,借势成立了“大熊会”。所以没有两把刷子,没有深厚的沉淀,还真玩不起一个高质量的社群。所有的社群在成立之初都有一定的活跃度,但若不能持续提供价值,群活跃度慢慢地下降,大多沦为广告群。没有足够价值的社群迟早会成为“鸡肋”,群主和群员就会选择退群或者解散群。也有一些人会再去加入一个新的“好”群或选择创建一个新群。还有一种情况是群员也不退群,继续留在这个群里,他会看一看这个群能不能给他带来价值,如果观察一段时间以后,这个群完全不能给他带来想要的东西,他就会在这个里面“捣乱”(如发几通广告信息),因为他已经不在乎会不会被踢出这个群,发一些广告也许还能拿回一点沉淀的时间成本。为了防止以上情况的出现,好的社群一定要能给群员提供稳定的服务输出,这才是群员加入该群、留在该群的价值。比如罗振宇坚持每天一条语音、大熊坚持定期干货分享、秋叶有课程与动手实践、某些行业群定期可以接单等。另外,“输出”还要衡量群员的输出成果,全员开花才是社群,如果仅仅一枝独秀,那走的还是粉丝经济路线。如秋叶PPT的核心小伙伴,各个领域的达人都有。秋叶老师根据达人自身的能力,进行统一包装,选择微信写文、开发课程、出版图书、培训授课等不同的输出形式,组织秋叶PPT团队内达人做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高质量产出,释放出更强大的能力。2015年,秋叶团队核心成员一个偶然冒出的玩法——用PPT画肯德基头像——风靡朋友圈后,秋叶老师让达人们把各自的玩法系统化,在一个月内指导小伙伴迅速打造成了一门微课,并在短时间内有了不错的销量。这样从一个不经意的想法,从萌生到迅速变现,也让秋叶PPT核心团队在PPT领域内具备了超强的运营能力和人才储备,形成了其他PPT团队很难复制的竞争优势。1.2.4.2 社群有哪些输出的方式社群对外的输出,有很多形式。最容易被人想到的是社群要开通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发布和社群有关的内容。这只是社群可以输出内容的一部分。(1)社群形象:统一的LOGO、Slgon、海报等。(2)社群打卡:如借助“鲸打卡”平台,输出统一的社群打卡海报。(3)社群自媒体:微博、微信公众号、声音电台、头条号。(4)社群微课:各种微课输出平台开发社群成员的微课合集。(5)社群直播:如开通直播频道,邀请社群成员轮流主持。(6)社群图书:整合社群成员一起出书。(7)社群培训:组织社群成员进行线下培训。(8)社群咨询:如组织社群成员开通在问答这样的咨询平台。(9)社群训练营:组织社群成员开发线上训练营课程。(10)社群活动:组织社群成员策划系列线上线下品牌活动。(11)社群代言:为企业产品或服务提供社群代言服务。(12)社群理财:社群成员请信得过的高手帮助投资,获得更高回报,不过风险须自负。社群输出背后的一个逻辑就是把社群分享过程中碰撞激发的碎片化知识加以系统化输出,把社群IP化,成为大家对外输出的流量平台和品牌资产。例如在知识IP大本营,我们整合社群大咖开通了在线训练营,举办了线下大咖秀,出版了国内第一套新媒体运营的教材,一共12本,在一年半内全部出版,并成为目前全国销量最好的新媒体运营教材。很多知识IP大本营的成员还面向职场人开发了网络课程,也是通过整合社群内的小伙伴一起完成的。1.2.5 复制1.2.5.1 什么是社群的复制社群构成的第五要素——复制(Copy),它决定了社群的规模。由于社群的核心是情感归宿和价值认同,那么社群越大,情感分裂的可能性就越大。在“复制”这一层,有这样两个问题需要你自问一下:第一,是不是真的有必要通过复制而扩大社群规模?有时候会有一个误区,大家觉得没有个几万人都不好意思称为社群。其实,经过前面4个维度考验的群,完全可以称为社群了,小而美也是一种,而且大多活得还比较久。你可以自己思考一下,当你现在进入一个人很多的大群,第一件事是做什么?——是不是就是将屏蔽消息功能打开?因为遴选信息的成本高,人员相互认知成本高。相反,小圈子里,人员较少,大家相对话题集中,所以小圈子里人人都容易活跃起来。从微信群、QQ群等社群的大数据中发现,90%的用户在不足20个人的小群里活跃。人人都想组建人多的大社群,但是许多大社群却非常沉闷,人人都在小圈子里活跃。所以,社群规模要视社群的成长阶段而定,每一个社群都有一定的成长周期,不同的阶段用不同的节奏进行控制。一般来说,规模越大的社群,越可能永远只是为新手及小白用户提供服务,在过滤优质信息上有很大的难度,这样的群如果不控制活跃度,虽然看起来每天的信息不少,但是信息价值太小,很快社群就会沦陷为一个聊天灌水群。这也会加速高价值成员的沉默或者离开,社群价值就无法得到提高。那么,你就要明确,扩大规模是为了什么?扩大规模之后能帮你解决什么瓶颈?自己的社群定位适合扩大规模吗?……这些问题需要好好想一想,如果盲目复制可能起反作用。第二,是不是真的有能力维护大规模的社群?复制不是一拍脑袋的事情,而是要综合人力、财力、物力、精力等多角度综合考量之后的结果。例如,伏牛堂霸蛮社号称是有20万年轻人的社群,曾尝试做一场50万人的线上发布会,微信群发布会最后只来了7万人。然而,仅仅是7万人就出现失控的局面,在微信群里骂人的、发广告的……做什么的都有,反而给品牌造成很不好的影响。之后,伏牛堂管理团队复盘,开始严格控制霸蛮社社群的规模和质量。2016年4月,微互动小黄人发出通告,主动删除自己建的几百个全部免费分享微信群,他们发现自己没有精力管理几百个群,很多微信群变成广告群,反而影响品牌形象。删除全部微信群后,微互动计划只对付费用户提供社群服务。所以,规模的扩大意味着投入的增加,那么相应的投入产出比是否能够支撑你将社群一直维护下去,这要打个问号。毕竟,情怀是很贵的。1.2.5.2 社群复制的3种模式社群复制其实只有3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俱乐部制”。社群一开始就约定了起止日期和主要服务内容,到期续费可以继续加入,就像线下的俱乐部一样。本书作者维护的知识IP大本营就是这样的模式,半年一期,每期3000元会费,如果是参加了3期以上的成员,报名第4期时,会费减免到1000元。每一期的服务内容都在过去好的形式积累下,迭代微创新。这种模式其实是让社群沿着时间线进行延伸,一期期迭代更新,在连接上深化。第二种模式是“加盟店制”。社群一旦形成了口碑和玩法机制,就在全国不同的城市成立分舵,建立分社,快速扩大。这是很多人希望复制的模式,因为可以快速做大规模。但是这种模式会因为社群扩张过快,难以培养出合格的运营人才,复制好的社群文化,却导致大量的加盟社群开始灌水、发广告,和主社群文化脱节,最后的体验并不好。很多社群就是因为选择了快速扩张,反而走向了衰败。像本书的作者邻三月创立的BetterMe大本营就是以在核心城市建立分舵的方式进行运营。不过,为了确保运营质量,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