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整合了目前消费者行为学方向中品牌危
此外,宏观来看,东西方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其重要体现之一就是人的思维模式。以中国、日本等国家为代表的东方人更倾向于使用整体式思维,强调从整体宏观的角度分析问题,避免具体片面的观点;而以欧美国家为代表的西方人更倾向于使用分析式思维,强调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和推理逻辑。因而,我们的研究更为跨国企业的危机管理敲响了警钟,企业在选择危机之后的补救方法时,往往忽略了不同文化中的消费者的思维差异,导致其修复效果也大相径庭。综合来看,如果企业想在危机之中转危为安,我们的建议简单来说是:因人而异,灵活变通。企业要深刻了解与目标和潜在客户群相关的深层要素,并据此制订与其相匹配和兼容的补救方案,这样可以帮助企业在发生危机后快速有效地建立防护网,降低伤害作用的同时有效修复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8.2研究的理论贡献本书在国内外现有文献的基础之上,聚焦品牌危机与消费者,围绕其中的核心问题(即消费者信息处理、消费者认知、消费者决策),以品牌危机本身的因素和消费者认知因素相结合作为切入点,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品牌危机与消费者互动影响的深入研究。总体来看,本书对品牌危机管理和消费者行为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贡献,具体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本书系统整合了目前消费者行为学方向中品牌危机领域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对其各个子研究模块进行总结归纳,为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提供一个完整化、系统化、可视化的研究脉络。具体而言,本书梳理和整合了品牌危机的个体效应和溢出效应研究,构建了品牌危机的效应体系。以往的研究尚未对品牌危机的不同效应进行系统的文献梳理,缺乏全面的品牌危机效应研究综述。因此,本书弥补了以往品牌危机相关的负面效应研究缺乏系统性文献回顾的不足,为消费者行为学学者梳理了清晰的品牌危机影响研究的发展历程,指明了品牌危机个体效应和溢出效应的未来研究发展路径和发展方向。第二,本书在品牌危机领域聚焦消费者的认知因素这条主线,开展关于消费者主观认知、社会认知、具身认知等多角度的探索,开创性地深入挖掘品牌危机对消费者感知和决策产生作用的影响因素以及影响机制。通过系统回顾品牌危机与消费者主观认知因素、社会认知因素、具身认知因素的互动研究,本书指明了品牌危机的消弭路径。以往的理论文献并未就消费者与品牌危机的互动机制进行系统的、深入的探索,尚未揭示品牌危机对消费者感知的作用过程,从而无法对品牌危机管理研究形成有效的理论指导,研究者试图探索如何消除品牌危机的不利效应也无路径可循。因此,本书不仅揭示了消费者感知与决策和品牌危机之间的联系机制,揭露了消除消费者负面感知的可靠路径,而且丰富了品牌危机管理的理论基础,填补了该领域的研究空白,进一步完善了品牌危机管理理论的系统框架。第三,本书进一步开展了品牌危机产生后,企业重塑品牌形象的应对策略和消费者认识因素的互动研究,如何根据消费者不同的道德推理模式和不同的思维模式,采取不同的道歉方式以重新取得品牌的声誉。通过探索性地进行应对品牌危机的推理模式策略和道歉方式策略研究,本书提供了品牌形象的重塑策略。以往的文献仅仅初步地寻求品牌危机的产生原因、机制以及后果,并未就如何挽回品牌声誉、重塑品牌形象进行深层次的理论开发和实证研究,更缺乏切实可行的、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管理实践。本书创新性地提出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品牌道德危机和消费者合理化或脱钩化的道德推理模式来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缓解品牌危机对品牌的负面效应并重新打造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感,同时企业还可以根据消费者整体性或分析性的思维模式来制定道歉策略,以更有效地降低品牌危机对品牌的打击,让消费者对品牌印象的评价回升。因此,本书弥补了以往文献关于重塑品牌形象的策略研究的不足,为品牌形象重塑的相关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第四,本书创新性地结合营销领域诸多前沿性理论,包括解释水平理论(construal level theory)、社会阶层的认知心理学研究(social cognitive perspective on social class)、道德推理过程(moral reasoning process)等,将其应用于剖析品牌危机管理领域的研究问题。心理学研究领域的理论往往能为消费者行为学研究提供极有价值的借鉴作用,然而在品牌危机研究的以往文献中通常只采用了单个的理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