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了无限可能的空间
除了对比着竞争对手企业的产品,各个企业的产品研发若都能朝着满足人的需求和体验更好的方向撒欢儿使劲,就像苹果(APPLE)的iPhone让所有竞争对手的产品望尘莫及,引领智能手机的用户体验那样,我们这个时代各行各业企业的产品,会进步得更快。结合人的需求和体验研发、生产产品,是产品进步的人性化方向。人体工程学、生物科技、仿生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前沿学科积累下来的研究成果,都可以为各行各业企业的产品朝着这一方向改进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和支持。心理学、美学、文学史、艺术史研究的发展,则能够让产品的精神文化属性更加丰满,以便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精神、情感方面的需求和体验。迄今为止,这些学术领域的研究成果在产品研发、生产方面,已经获得了广泛而普及的工业化应用。特别对于那些较高端的、精英群体热衷消费的产品,比如订制服装、订制家具、订制家居装修与装潢等,其进步更是一日千里。在很多行业的大众消费品领域,比如日用品、学习办公用品、电子电器等行业,或许囿于产品生产的成本、技术、工艺,以及生产效率等,那些人性化的研究成果则远远没有达到深度、全面利用,普及量化生产的程度,这为产品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的空间。智能化打开了新产品涌现的另一个潘多拉盒子。主要得力于近半个世纪以来以数字技术、网络科技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在,智能通讯、智能家居、智能汽车、智能穿戴设备类的产品纷纷被企业推出来,口号喊得一个比一个响。可是仔细观察一下我们不难发现,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传统产品上的应用,才刚刚开始。现在市场上流通的智能化产品大多中看不中用。就连谷歌、苹果这样的科技企业的巨无霸,推出的第一代智能眼镜、智能手表也远远没有达到消费者的期许。智能化产品就像初生的婴儿,距离成年还有巨长的道路要走。这是一个无限广阔的传统产品进步的空间,所有生产传统产品的企业,都有可能在这个空间里找到自己有限作为的位置。理论上,任何产品的进步空间都是无限的。当某个品类的产品发展到极致,就会发生质变,从而为这个品类的产品再度进化打开通往无限天地的另一扇门。而这种质变,往往是通过跨界实现的。哪个企业若能引领这种质变,就能创新出划时代的产品。比如传统手机被诺基亚做到极致,能当砖头用的时候,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把电脑的部分操作功能、iPod的音乐功能和传统手机的通讯功能捆绑在iPhone一代上,就开启了智能手机的新纪元。汽车也已经几乎被做到极致了,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把一块蓄电池捆绑在传统汽车上,就引领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接下来汽车再奔往哪个方向?应该是把飞机的功能、轮船的功能嫁接上,让它既能在天上飞又能在水里游,就像好莱坞的科幻大片表演的那样。当然,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关键点还在于把成本降下来。&&跨界,就能如此地为产品的进步开辟出无限广阔的空间。还有一个产品的进步方向是个性化。随着各行各业细分市场的日益成熟,品类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已经日益普遍地瞄向年龄细分、职业细分、收入细分、地域细分等领域。在产品的另一极,则是越来越由高端消费群体向大众普及的定制产品。海尔、戴尔、小米已经铺开了家电、电脑、智能手机群体个性化定制的道路。将来,包括家电、电脑、智能手机在内,在个人定制和群体化定制之间的广阔领域,自然会涌现出无数更加细分的个性化定制的品类产品。每一个企业,都有可能在其中抢得先机。结合人的需求和体验,沿着个性化的方向,产品研发、生产的进步,将会越来越功德圆满。■5-3-3产品基因(PG)决定未来企业的生死存亡■长期以来,国内各行各业的企业,都很不乐意在产品研发上下真功夫。这主要归于以下几点原因:一是发达国家的产品领先很多。在它们的产品前面一两百年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产品应用技术、原材料、生产设备等。国内的企业抄抄人家的技术,把模仿人家制造出来的产品推向市场,就能赚钱。二是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很贪婪。它们的产品很先进,国内的企业生产不出来,而国内的消费者又想要,就无极限地卖高价。这样,恰好给国内的企业空出了很大的利润空间。国内企业或代工、或贴牌、或自产自销,生产的同品类产品,以中端、中低端、低端的价格推向市场,也能赚钱。三是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是无比的不保护。通常是企业搞产品研发,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结果新产品出来投放到市场上,研发投入的本钱还没赚回来,市场上大量山寨产品就涌出来了。特别是很多大企业也乐意这么干。中小企业本来想依靠先进的产品赢得市场先机,不惜吃糠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