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包容和收集不同价值取向的观点
二 传播无限,意见聚集即时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无缝融合使得媒体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信息实现了跨平台共享,信息传输不再有明确的界限。微内容、移动性和互动性使信息传输实现了实时性。G、4G网络和智能手机的使用解释了这种无限性和意见聚集的即时性,大大扩大了传播维度。 舆论有一个空间类别,因此它构成了不同规模和类型的舆论。媒体就是信息,在麦克卢汉看来,每一种新媒体的产生都为社会生活和社会行为创造了一种新的方式。媒体是社会发展的基本驱动力之一,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式的基本象征。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为舆论传播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互联网覆盖了世界的每个角落,实现了地球村和每个人都是麦克风。数字技术的进步突破了物理空间对新媒体的限制。微博拥有几乎无限的信息发布空间,不同的空间区域可以通过超文本或超链接实现对接和交流。 微博舆论传播是即时的。根据美国学者萨尔文对议程设置影响的研究,在传统媒体议程的影响下,舆论开始发生变化,一般在新闻报道后5周,新闻报道后8周的时刻是在新闻报道后的8周。[5]微博产生的舆论无法与此相比,舆论信息形成的时间大大缩短。这种动态的实时信息可以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当事件成为微博关注的焦点时,它也很快成为舆论的热点。舆论信息越来越以即时信息流的形式传播,而不是传统媒体或特殊网站。微博等新媒体以点对点、点对面的方式传播信息。在内容发布过程中,不仅实现了用户与网络的互动,还轻松实现了同一网站或发布渠道与不同用户或不同网站的互动。有线和无线的结合使观众能够通过智能手机更方便、更快地传播信息和意见。2014年3月1日,云南火车站暴力在最快的速度聚集成全国甚至全球恐怖事件。 三 问题的自发性和舆论发展的不确定性 传统媒体具有检查员和议程设置的功能,使舆论问题产生意识。这个话题往往局限于主流意识形态,对未来舆论的指导有一定的期望愿景。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打破了这种期望愿景,从意识转向自发。微博的舆论问题更多地来自网民的个人问题,其动机和行为是自发的,对舆论趋势没有预测。意识是遵循一定的规则,自发是一种自然状态,是一种缺乏反思和反思的状态。我们媒体时代的微博是自由和开放的。在检查员的作用下,缺乏舆论的自发涌动,检查员的指导作用越来越模糊。 正是由于微博舆论产生的自发性和不确定性,微博舆论的发展和演变呈现出蝴蝶效应。在虚拟公共场所,当舆论最初不确定时,意见的形成呈现出不规则、模糊的状态。非理性的情绪宣泄或不法分子故意散布谣言会导致不可预测的舆论效应。个人自发、无忧无虑地充分表达情绪,形成个性化、碎片化的信息。根据上述讨论中的冲动原则,随时会引起舆论蝴蝶效应。 四 价值多样性和批判性趋势 随着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的不断调整和变化,人民的利益和思想越来越多样化。微博主体还涉及更多的群体,如工人、农民、知识分子、阶级、党派等。由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收入的差异,微博为各种思想、价值取向、生活方式、道德规范、文化类型等群体在自媒体环境中找到自己的空间。不同的舆论主体和不同的舆论主体相互融合,产生丰富多彩的舆论内容。它不仅是信息的出版商,也是信息的接收者。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打破了根据价值取向过滤和筛选信息来源的媒体传统。在微博环境中,公众可以随时随地发送和接收信息。微博的扁平化特征使得任何信息的发布或接收目前都不需要,也没有这种人力、财力和技术手段进行审计。微博的低门槛使得微博言论相对多样化和批判性能够在微博上占有一席之地。 纵观微博舆情内容与表现方式,多数舆情信息只是单纯的非理性表达,尤其是面对一些社会事件,微博就成为公众情绪宣泄的最佳平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以点概面、以偏概全式的批判形成的意见、情绪,易造成负向情绪洪流,甚至左右媒介客观公正,感性战胜理性,影响社会公平正义。 五 意见表达失范,群体行为极化 一旦人们相信自己的行为不会被追逐到个人身上,他们就会变得不那么受社会习俗和戒律的限制。[6]在我们媒体时代的背景下,公众在相对自由和宽松的沟通环境中不断被侵蚀,用户之间的恶言相对、诽谤和谣言已成为常态,用户在意见表达和情感宣泄方面失范,在参与行为方面表现出群体行为的极端。 凯斯,美国学者·桑斯坦在《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民主问题》一书中指出,群体极化是指群体成员的偏见,在群体讨论后朝着偏见的方向移动,形成极端的言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