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国常见的名词
王红、中国传媒大学卜彦芳、刘洁玲、廖倩怡、周悝jy也参与了研究。在编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还参考了许多研究人员的成就。虽然我们在书中做了详细的注释,但在这里仍然有必要感谢他们的工作。 由于新媒体传播仍处于快速变化阶段,许多规则仍在显示过程中,研究小组研究水平也需要提高,因此,研究小组知道书远未达到紧急公共事件和微博治理的终极理解,希望书的出版能发挥作用,期待更多的研究成果。 徐正夏德元 2013年11月 注释 [1]童兵:2009年第8期《南京社会科学》第37页《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披露与媒体宣泄功能》。 [2]Ulrich Beck. World Risk Society,Cambridge:Polity Press,1999. [3][英]2002年第四期《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第54页《风险社会与风险文化》由王武龙编译。 [4][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后果》,田禾译,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89页。 [5]孟建、赵:2006年第7期、第27页《国际新闻界》《媒体融合:粘聚创造新型媒体社会》。 [6]马凌:2007年第四期《新闻与传播研究》、第43页《新闻媒体在风险社会中的功能定位》。 [7]所谓的电子媒体人是指生活在媒体社会中,拥有各种电子媒体,方便随时发布和接受电子信息,成为媒体社会电子网络节点和信息传播的主体的人。电子媒体人是人类社会的媒体水平。具体来说,它是进入信息时代后的产物。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普及,其数量逐年增加,直到覆盖全人类。详见夏德元: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社会媒体与人与媒体关系的演变》第57页。 [8]燕道成:2010年中南大学博士论文《传媒责任伦理研究》,中国知网,第17页。 微博时代第一章突发公共事件 《时代周刊》曾刊文指出:几年后,当历史学家提到我们所处的时代时,Biz Stone和Evan Williams(Twitter创始人)这两个名字将与Samuel Morse(摩尔),Alexander Graham Bell(贝尔),Guglielmo Marconi(马可尼),Philo Farnsworth(法恩斯沃斯),Bill Gates(盖茨)和Steve Jobs(乔布斯)并肩。 微博作为一种进口的新兴传播技术形式,在中国社会独特的转型背景和媒体体系下,产生了不同于微博原产地的独特传播风景。刷微博已成为中国新一代网民上网的首选,微博上流行的话题也大大超出了人际社会的私人界限。各种公共问题已成为微博用户评论和转发的焦点。事实上,中国网民给微博带来了沉重的公共话语空间的政治和社会功能,使微博超越了简单社交媒体娱乐工具的性质,成为社会公共问题设置和展示的前沿,在公共突发事件的整个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第一节一般意义上的突发公共事件 2003年SARS自事件发生以来,突发公共事件的概念我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应用,国内学术界越来越重视突发公共事件的研究,相关研究层出不穷。在这些突发公共事件的相关研究中,突发公共事件、危机、灾难、事故和风险的概念往往与突发公共事件的概念交织在一起,概念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本研究试图结合风险社会的研究背景和微博治理的研究落点,从突发公共事件的概念定义入手,明确相关概念之间的差异,明确本研究所指的突发公共事件概念的界限。 一、一般意义上公共突发事件概念的定义 突发公共事件在中国是一个常见的术语,不是从外语中翻译引进的专业学术术语。英语中没有与之准确对应的词,最相似的词是public emergency。从汉语的角度来看,突发公共事件是一个积极结构的术语短语,中心是事件,突发和公共分别是修改定语。辞海对事件一词的解释是指历史或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在突发一词中,突发意味着突然、超越、烟囱等;头发意味着发送、表达、分散、发展、曝光、生成、引起、发布等。突发与发生相结合,突发意味着爆发;爆发,然后可以延伸到一种突然、意想不到、意想不到的状态;公共一词是指社会和公共事件。这样,突发公共事件的字面意义就是与社会各界相关的突发、意想不到的、重大事件。这一字面概念的突发公共事件延伸极其广泛,包括人们更关注的负面事件和突发的正面事件。这种广泛的字面意义显然与学者研究的概念不完全一致,因此需要根据研究的背景和需要进一步界定。 从学者目前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研究来看,这一概念的负面维度是主要的。西方学者对这一想法的典型定义是:柯迪(2004)认为,突发事件是一种不可预测的情况,它经常影响人类社会的道德和伦理结构;[2]布伦南(2004)和其他学者通过SARS案例分析指出,紧急情况是人类需要使用非常规手段来处理的特殊情况。它需要人类打破以往的一些规则,创新社会机制。 国内学者对突发公共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