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需要通过有价值的内容来激发参与感
移动互联网时代对品牌营销传播来说,无论传播内容、手段、方式几乎都是一次颠覆性的变革,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物的连接、人的连接,以及商业与人的连接。移动互联网的出现让信息越来越对称,移动互联与社交网络以“人的行为为核心”的信息组织方式,赋予了用户前所未有的力量和权柄。这并不是说单个的用户是强大的,而是说用户结成的网络是强大的。分散的用户因快速、实时、紧密、无处不在的网络连接而成为一个强大的整体,使居于优势地位的企业组织成为相对弱势的一方,消费的权力发生根本性转移。2)一方面,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垂直化的信任)大幅降低;另一方面,消费者相互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显著增强,消费者对彼此的信任远超过对企业的信任。传统的媒体营销,消费者关注-购买即结束;现在的社会化媒体营销,消费者关注-搜索-购买后,还会进行分享和口碑传播。得口碑者得天下!新时代的营销逻辑,代言无需都是李冰冰、范冰冰,每个人都是代言人。3)传统媒体对品牌传播的影响力日渐式微,相反新媒体对消费者的影响力却与日俱增。投入大量的推广费用,而消费者不但不买账,还会心生厌烦。这是怎么了?面对纷繁杂乱的信息,消费者只对他们喜欢、感兴趣的信息表示出关注,而对其他信息则视为一种干扰,尽管有时无法逃避,但也不会留下任何印象。4)互联网思维影响营销传播方式的变化,使得互联网和移动互联下产生了很多新的营销模式,如精准广告、电子商务、网络社区、网络视频、盒子、网络电视等。5)社群的形成造就了一个个的神话,使得经营者对消费者主体或主体性重新认识。互联网时代的营销为什么会由大众营销转为社群营销?其原因是:社会化媒体的真实作用在于,不但帮助我们和喜欢的人建立联系,同时也将我们保护起来,免受令人生厌者的骚扰。所以,《湿营销》的作者说,绝大部分媒介都是你通往客户的障碍而非桥梁。6)移动互联网时代影响消费者的媒体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成本越来越低,消费者消除骚扰广告的工具也越来越多。区别骚扰与非骚扰的界限,就是消费者是否愿意保留品牌的传播介质,无论是App还是公众号。滥用媒体无限连接的品牌,将更快遭到消费者的抛弃。提示一下,移动互联网时代抛弃的代名词叫删除(Delete)。产品即媒体,内容即营销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协作效率大大提高,同时也使得信息的生产和传播速度明显加快。在人人都是媒体的一种社会化关系网络中,一切产业皆媒体。企业所有经营行为本身就是符号和媒体,从产品的前期研发、设计开始,到生产、包装、物流运输,再到渠道终端的陈列和销售,每一个环节都在跟用户和潜在用户进行接触并沟通着品牌信息,包括产品本身,都是流量的入口,一切都是媒体。对小米来讲,它的所有产品都是媒体;对可口可乐来讲,每一瓶可口可乐也都是媒体。企业媒体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企业需要的是培养自己的媒体属性。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讲:“小米公司所有创始人都在做自媒体明星,小米每天都在折腾、每天都在想办法上各大媒体平台的头条,这是小米公司的核心战略之一。”很多企业为此开始进驻各个碎片化的社会化媒介渠道,管理者也纷纷上阵经营起自媒体。这是好事,但很多人误解培养媒介属性,把媒介作为简单的信息发布渠道,却未深思“媒体也要产品化”——冰冷的类广告灌输或自我夸夸其谈已不再奏效。媒体即产品,将媒介传播本身视为一个需耐心打磨的产品,媒体需要通过有价值的内容来激发参与感。简单点说,新媒体格局与传统媒体的最大区别在于认同。在新媒体格局下,唯有认同才能产生价值。没有认同,用传统媒体的内容换个方式或换个平台,轮番轰炸、喊破嗓门,都白搭。内容即广告,优质的内容是非常容易产生传播效应的。同时由于移动终端的屏幕限制,企业必须精简自己想传达的信息,才能真正达到在移动互联网上传播的目的。判断一个传播的内容好坏,不仅仅是它能不能精确地反映你想表达的意见、观点、价值,更重要的是它在互联网世界能不能成为热点,用户愿不愿意在朋友圈转发。内容营销已不再是锦上添花的一种手段,而是成为高效的网络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者天生不喜欢营销,也不喜欢看广告。数字媒体让信息碎片化加剧,让内容营销变得比任何时候都要重要和有价值。单纯追求人群数量的简单粗暴式营销,正在面临巨大挑战,传统的告知型和说服型的互联网广告也在遭受消费者注意力和点击率下降的待遇。人人都是媒体,人人都在传播。企业利用网站专题报道、视频、娱乐媒体、流行热点、社交网络等方式,创造可吸引消费者的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