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曾经在2004年接受中央电视台(CCTV)采访时自曝品牌秘诀:口碑才是
必须问这个问题,假如我们不是用投资者出的钱,而是用自己的积蓄打价格战,您还会打吗?很多企业今天缺的不是资金,不是技术,而是思想!所以打架之前,问明白自己为谁而战、凭啥可以战、如何战以及是否能接受最坏的结果。我们必须在捍卫消费者权益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保护生产厂家的利益。这个度的把握是平台成功的关键和原则。如果一场价格战是绑架了厂家,诈了消费者,用投资者的钱打自己认为值得的名战,这代价实在太大了点。2012年8月15日开始,京东、国美、苏宁三家电商发起价格战。9月初,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有关人士表示,初步查明上述三方及其旗下网上商城涉嫌价格欺诈。对于这场掀起巨大浪潮的价格战,马云在内部定性为:戏剧般的开始,闹剧般的结束。马云在内部作了三点反思:第一,此事来势迅猛,一夜之间席卷全国媒体,可见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力量之强。京东善于利用微博造势的技能,值得很多企业学习。但此事迅速退潮,并且在消费者中失去信任感,更应从中吸取教训。成也宣传,败也宣传。兵不厌诈,在商场上可以偶尔诈一下竞争对手,作为乐趣,但绝对不能挟持消费者和合作伙伴去诈,更不能直接去诈消费者。第二,从企业领导管理者来说,这次事件更需要我们思考规模企业的管理体系和规范作业。从京东刘总的微博中得知这次规模巨大的价格战是临时动议,颇令我吃惊。涉及拥有数万名员工、上百亿销售额、几千家商品合作伙伴的规模型企业发动如此震撼的价格战,居然是领导者在一夜之间作出的决定。第三,价格战最终吃亏的是消费者。大家有个误区,觉得价格战对消费者是巨大好处的,但事实上恶性价格战会严重伤害消费者的利益。假如生产厂家在价格战中没有利润,甚至是亏损经营,充当炮灰,厂商们是不可能提供后续服务的,更不可能对消费者有持续创新。在商场上可以偶尔诈一下竞争对手,但绝对不能诈消费者。这也是做品牌的原点:必须要对消费者和合作伙伴有敬畏和感恩之心。品牌绝不是广告砸出来的马云说:广告砸出来的只是知名度,品牌是口碑相传的,是有文化内涵的,绝不是广告砸得出来的。广告只会把你的成本越砸越高,高到客户买不起。没有可持续的质量、团队、文化,广告只会给你带来知名度,光有知名度往往带来的只是增加成本,而不是效益。马云曾经在2004年接受中央电视台(CCTV)采访时自曝品牌秘诀:口碑才是王道。所谓营销模式,阿里巴巴一贯倡导的是蚂蚁雄兵、口碑相传,帮助客户成长,让他们去推荐,由客户推荐的才是真的好的。我们从来没有去模仿过别人,我们做我们自己的。也许我们是错的,但是我们坚信我们做的是对的。也许我们所做的和别人想的不一样,但是我们听客户的,听市场的。客户说往哪里去,我们就往哪里去。就像一开始我们并不知道自己做的是B2B,后来别人说了,你们这是B2B,我们才知道这是B2B。营销的本质是考虑消费者的需求。这也是口碑营销的王道。阿里巴巴和eBay都是擅长制造口碑的品牌,它让我们重新思考品牌背后的真正含义。国外有许多著名的电子商务网站,比如宠物网(Pets.com)、玩具网(eToys.com)以及家具网(Furniture.com)都在红火之后销声匿迹了,国内不少电子商务网站,如8848、美商网等,也是迅速崛起迅速陨落。基于硬性推销的推动力量已经失效,而基于消费者自主驱动的拉动力量正在产生巨大的威力。借首富之名推销互联网马云说:虽然我不断地跟人家解释,真的有互联网存在。但是1995年不太有人相信互联网,也没人觉得这么个互联网能对人类有多么大的贡献。那个时候我觉得互联网将改变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但那时如果是马云说互联网将改变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人相信。所以我就开始说,比尔盖茨说互联网将改变人类的方方面面,结果很多媒体就把这个事登了出来,但是这句话是我说的,1995年比尔盖茨还反对互联网。我后来见到盖茨还道了很多次歉。这是马云的又一次爆料,甚至是一次善意的欺骗。非常时期,行非常之事。这也是马云打破常规的一次借势做法,借盖茨之名推销互联网,显然比马云自己说出来更有分量。当然,这是一次带有瑕疵的品牌活动,也因此马云后来见到盖茨道了很多次歉。借伟大人物之口推销一个理念,会让更多人信服,前提是,这个伟大人物真的这么说过。不想曝光过度马云说:未来一年内不再接受媒体采访。中国电子商务还处于初级阶段,未来3~5年内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阿里巴巴接下来要埋头苦干、低调做事。其实,在2004年,马云就表示过不想曝光过度。我年纪大了,一个人讲多了别人就不会听,我已经不适合天天在媒体前曝光。因为你经常在论坛上讲课,人家会关注你。我是老师出身,今后会给中国企业讲案例,我们公司对我们这一路的成长都作了记录,我们有了很多教训。2007年阿里巴巴上市后,马云个人开始进入低调期,甚至声称未来一年内不再接受媒体采访。马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