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企业甚至由此走向衰落
Ψ评?比佐的沟通力培训课,第一次课堂自我介绍时,我只做到了专业、严谨,被同学点评为:“表达完美,但是距离很遥远。”大师用柔和的眼神看着我,问道:“你有没有想过,用你的表情、语调来展示人性化的特点,让观众喜欢你,从而喜欢你背后的企业?”打开思路,学习很多表达的方法之后,我忽然明白:原来,专业严谨和真诚温暖是可以同时存在的。从专业沟通的全面性来说,公关在维护媒体关系的过程中,必须做到细致、有序,即使企业没有重大的新闻发布,也要求定期沟通、告知企业的最新情况,探讨近期的行业发展趋势并透露一些企业对此的态度,这样当企业有重大事件发生时,记者才能快速、准确地给出对公司有利的反应。但是,最后的最后,仍旧想要强调,即便与记者成为朋友,仍要警醒什么是能说的,什么是不能说的,若是说了一些不该说的东西,那么辛苦树立起来的“透明墙”也许会支离破碎。举例说明:载舟之水,亦能覆舟媒体与企业间的关系,同样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形容。从“载舟”的方面讲,有了媒体的帮助进行报道和宣传,用户可以对企业有更深入的了解,为企业树立正面的、积极的形象;企业则可以借此机会巩固用户的忠诚度,建立品牌的口碑和形象。就如当年海尔的张瑞敏砸冰箱一事,通过各大媒体的报道,一夜之间传遍大江南北,为海尔品牌打下了基础。如果他这一锤子砸下去,媒体没有报道,无人知晓,会有当时的轰动效应吗?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载舟”之水也能“覆舟”,企业一旦出现负面新闻且被媒体曝光,其苦心经营的品牌形象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有的企业甚至由此走向衰落。在中国,因为一次媒体危机事件而毁掉的企业名单有一长串:一次危机报道的升级,使当年销售额达80亿的三株保健帝国轰然倒塌,让驰名海内外的食品企业冠生园出现严重危机,让正处于上升阶段的巨人集团摇摇欲坠,让名噪一时的秦池酒销声匿迹……这些企业的危机当然有方方面面的原因,其中没有处理好与媒体的关系是一大因素。而在处理负面新闻的过程中,有些企业会逞一时之气,不惜与媒体交恶,对媒体采取压制恐吓,和媒体对簿公堂,最后的结果很可能伤敌八百,自损一千。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农夫山泉的标准门事件。2013年4月,农夫山泉遭遇了标准门事件,原因是《京华时报》几天内用6个版面对农夫山泉提出8大质疑,连篇报道农夫山泉瓶装水出现的问题,先是一则关于“农夫山泉标准低于自来水标准”的消息让农夫山泉深陷“标准门”,加上此前被爆出的农夫山泉位于湖北丹江口的取水点水源受到污染,这些都让农夫山泉作为“大自然搬运工”的形象受到严重伤害。农夫山泉董事长钟睒睒曾公开表示:《京华时报》系列报道是一个局。在农夫山泉5月6日下午在北京召开的“饮用天然水标准新闻发布会”上,钟睒睒说,《京华时报》用大量的版面,让被批评者屈服于自己的意志,在本质上讲这是一种舆论暴力,在这种氛围下绝不可能产生有活力的创新型的公民企业。钟睒睒表示,“农夫山泉不会在北京开工再生产,不会向舆论暴力低头。”在农夫山泉饮用天然水标准新闻发布会上,还出现了《京华时报》记者打断董事长的发言,对其质问的情况,记者被会场人员要求“滚出去”。在这一事件中,农夫山泉有几个专业失误的地方。第一,自证清白。没有权威部门和第三方的参与,自己说自己的产品符合标准,说服力大打折扣。第二,意气用事。农夫山泉认定《京华时报》的连篇报道是个局,出现了问题,没有私下沟通,以致在新闻发布会上出现了不可控的局面,甚至还表示宁愿损失500万利润,也不再在北京开工厂生产桶装水。因为有个《京华时报》“搅局”,就退出北京市场,这显然有点意气用事。第三,和媒体打官司。农夫山泉表示,由于《京华时报》的报道,农夫山泉损失了6个亿,因此决心和《京华时报》对簿公堂。农夫山泉这些冲动的做法,说明他们的公关人对于媒体的认识并不够充分。因为在现在中国的企业生态和媒体生态中,不管农夫山泉在这场官司中是赢是输,最终的输家肯定是农夫山泉,而赢家肯定是《京华时报》。表面上看,两家都“摊上事了”,但效果可能完全不同。作为生产饮品的企业,只有摊上好事,才能给企业带来正能量,带来利润;而作为出卖信息的媒体,不管是摊上好事还是坏事,只要报道的内容属实,都增加了知名度和曝光率,在这样的炒作中已然是赢家了。由此,我们可以说,媒体也是生产力,传播也是竞争力。处理不好,企业总像逆风而行,非常费劲,处理好了,传播力带来正向效益,企业的发展就如虎添翼。2.和同行搞好关系总是没错的俗话说得好,一个好汉三个帮,出门在外总需要有那么几个朋友撑腰,而业界同仁们关系维护得好,在企业遇到一些危机和风险的时候,自然有人愿意站出来帮着说话,所以业界同仁间的关系维护必然是不可缺少的。当然,有愿意帮着说话的,自然也有互相看不顺眼的,毕竟所谓“同行”,都是在同一个大市场下竞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态势总是避免不了的,这自然而然会形成一种竞争的关系。但在现代化的市场竞争背景下,你死